

趙云雁的繪畫藝術
文/賀榮敏
劉文西先生曾說:“凡大畫畫者將可能成為大畫家,中畫畫者有可能成為中畫家,小畫畫者則可能成為小畫家,不畫畫者絕對成不了畫家。”這段話語言質樸卻道理深刻,他告誡我們:畫畫是一種勞動,一份耕耘便有一份收獲??v觀中外美術史,凡大師無一例外不是“勞動模范”,無一例外不是通過了大量的藝術實踐而步入藝術的巔峰。這一點想必人人知曉,但卻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這恰恰是能否成為大家與小家的關鍵所在。
同著名美術評論家葉堅老師交流
我以為一個畫家的成長固然取決于諸多因素,但不懈地努力與大量地實踐更為關鍵。這一點對于一個年輕的畫家而言尤為重要。這不僅是因為它符合“量變到質變”的規(guī)律,更是因為藝術境界、藝術思維、藝術語言、藝術表達等問題只有通過藝術實踐才能得以感悟、認識、獲得、升華。如果說畫畫的秘訣,我以為這便是其中之一。
郭全忠老師正在指導
以上觀點我常常講給學生聽,并將此運用于教學之中,其效果明顯。因為它不僅符合藝術規(guī)律,更符合教學規(guī)律。在這一點,學生趙云雁做得尤為突出并從中受益匪淺。他視畫畫如生命,如饑似渴,堅持大量的藝術實踐,從中獲得了很大的進步,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特別是他在攻讀研究生期間堅持實踐、堅持創(chuàng)作,成功的舉辦了學業(yè)匯報展,展出作品百余幅,引起了轟動,得到了認可。在此后的畢業(yè)展覽中更是以其扎實的基本功,質樸而厚重的表現形式獲得了學院一等獎,并以優(yōu)異的成績留校任教。
同程征教授在交流
云雁出身農家,其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給予了他堅忍不拔、吃苦耐勞的優(yōu)良品德。他將這種品德融入自己的藝術與藝術創(chuàng)作之中,形成了質樸、醇厚的藝術風貌與特色。他的創(chuàng)作題材多表現甘南藏民生活,這與他的生活環(huán)境有關,更與他的審美取向有關;他的人物畫多反映一種蒼涼與質樸,特別是對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畫,讓人們從中感受到了一種原生態(tài)的質樸以及久違了的純真。他的畫面多為巨幅,這不僅充分地體現了他很強的專業(yè)表達能力,更表現了一種執(zhí)著的藝術追求與創(chuàng)作熱情……作為他的導師不僅看在眼里,更是喜在心中。在欣慰之余更多的是一種期望,期望他一如既往,不斷努力;期望他一門心思,不斷精進;更期望他穩(wěn)健發(fā)展,多出精品。
趙云雁正在寫生

藝術簡歷: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書畫藝術中心特聘研究員一一趙云雁
西美工藝美術系講師
西美中國畫在讀博士
陜西省中國畫學會理事
陜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陜西省散文家學會會員
何家英藝術研究院首屆高研班學員
2022:《吉祥之路》參加第二屆“學院——全國青年教師中國畫學術邀請展”
2019:《天界子民》參加“水墨邊界—全國高等藝術院校青年教師作品邀請展”
2018:《甘南牧民》參加“時代新風 —— 當代中國畫大展”(陜西美術博物館)
2017:《陜北印象》參加“時代精神——西安美術學院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2016:國畫作品《天堂之路》參加“全國少數民族美術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2014:國畫作品《甘南牧民》參加“長安精神”進京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2009:《朝拜者》參加“魯藝杯”全國教師美術作品展獲優(yōu)秀獎(魯迅美院)
作品欣賞:
















(責任編輯 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