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水畫精神的探索
——畫家洪志祿的藝術追求

洪志祿,1957年生于重慶,職業(yè)畫家,巴山畫院院長,重慶市美協(xié)會員,原重慶市美協(xié)駐會干事。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有專著《國畫家洪志祿研究》。

太行暮色(1984年)

黃山賓館(1980年)

勁松圖(1995年)

媽媽意象山水(2009年)

夾江煙云(1989年)

青城(2014年)

金秋(1986年)

雄鷹圖(1980年)
洪志祿是一位在藝術上有追求的畫家。他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上經(jīng)過了較長時間的學習和探索,以永不滿足的精神進行不間斷的變革和調(diào)整。如今已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品格和面貌。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把山水畫創(chuàng)作作為人的精神去表現(xiàn),應當是洪志祿在藝術追求上一個比較明顯的特征,我們在欣賞他的作品時,似乎已經(jīng)沒有必要花費心思從畫中去尋找名山大川、寺廟與村舍的具體形象了。因為這些屬于自然生活的情境,最多僅是客觀的寫照和情感的表述。那么,從這個層面升華到一種可觀的精神境界,客觀的自然物象就成為畫家選擇和使用的思想和精神載體了。畫家洪志祿確立了這種意識,并努力形成了他的個性化語言方式。
如果把畫家洪志祿的山水畫作品展開排列成陣,我們感覺到的是宇宙中的元氣和大自然的生命狀態(tài),好像畫家內(nèi)心世界里有一股雄壯氣流在涌動。那種排山倒海、勇往直前的氣勢,雖然在他的畫面中沒有人和景物的出現(xiàn),但人們可以感受到的是人的情緒、情感和力量,好像從畫面營造的氛圍中聽到了音樂的節(jié)奏和旋律、聽到了船工號子的歌唱和吶喊。這些是人的精神形象,民族的精神形象。
中國畫最本質(zhì)的元素,應當是中國的大文化源,其中主要是中國畫的哲學和美學。如果使中國的山水畫進入到生命狀態(tài)、精神狀態(tài),是畫家文化修養(yǎng)的修煉,我想畫家洪志祿在這方面是下過苦功的。加之他從小生活在有著雄厚的歷史文化和自然文化浸染的巴山蜀水,骨子里、血液里的潛在素質(zhì),慢慢變成了自覺的態(tài)勢,使他在藝術追求上尋求到了目前這樣可喜的走向。
中國山水藝術的發(fā)展,當今整體上需要向前推進。這是當代藝術家的使命和責任,無論是從時代精神和藝術本體上都需要展示出中國先進文化的進步和繁榮。洪志祿先生已是我國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中堅力量,而且正值創(chuàng)作旺盛期。我相信,他的不懈努力一定會尋求到山水畫藝術的更多亮點。
(責任編輯 王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