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起:和谷、朱鴻、張聰 攝影/王順利
新西部網(wǎng)西安3月5日消息 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陜西師范大學長安筆會中心主任、文學院教授,散文作家朱鴻今天在西安和讀者見面,分享他的新書《吾情若藍》創(chuàng)作思想。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1年推出朱鴻的《吾情若藍》,探索了當代人真實的內心世界,尋覓出一種情感深處的色調——藍。在熙熙攘攘的人世間,抒寫個體對生命的參悟;在飛速奔涌的人生長河中,聆聽生命本心的嘀嗒之聲。朱鴻的歷史文化散文在當代文壇已經(jīng)獨樹一幟,本書在生命體驗的感悟上寫出了新的深度。
《吾情若藍》一書內剖性靈,外考山河形勝及遺址,縱訴親情,橫披愛戀,俯吐思鄉(xiāng)之苦,仰嘆君子交游之幸及仁者沐熏之樂,其文學形式是散文。作品涉及作者自己精深的體驗、感受和沉思,從而情伏情起,情不自已。全書分為六個單元:關于作者自己或明麗或幽微的魂域的;關于牽腸掛肚的親人的;關于女性和愛的;關于可以生而不能死的故土的;關于萬物寄命且風光無限的大地及史跡的;關于作者自己由衷欽佩的作家和其他藝術家的,有的是給其以幫助或影響的。
書中《我什么都不是》《母親的意象》《一次沒有表白的愛》《故鄉(xiāng)難言》《輞川尚靜》《苦難與智慧》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散文。
朱鴻說:“此書之情至純,至深,至烈。追求語言的凝練、傳神和典雅。此書離我的天性最近,距所有人的精神向度也最近。凡此作品往往是在激動的狀態(tài)下寫作的,有的是在十分傷感的時候寫作的,有的是流著淚寫作的。這些散文注重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孜孜追求于語言的玉帛之感?!?/p>
朱鴻至誠地向讀者分享他“在心尖上跳動的愛情、親情和鄉(xiāng)情,還有友情及大地之情”;與讀者交流人生,主要是交流人生中那些永不磨滅且具普遍性的感受;朱鴻說:“分享固然是主題,不過也想拓展交流,分析散文創(chuàng)作在陜西文學中的分量?!?/p>
朱鴻代表作有《夾縫中的歷史》《人生的愛與智》《長安:絲綢之路的起點》《西部心情》等,曾獲首屆冰心散文獎、第二屆老舍散文獎、第五屆和第七屆陜西文學獎及首屆陜西圖書獎。
兩位嘉賓應邀出席分享會,一位是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團顧問、黃堡書院院長、國家一級作家和谷,另一位是西安外國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青年教師、新聞傳播學博士張聰。
和谷以《朱鴻散文的審美意義》為題發(fā)言:
“朱鴻的散文集《吾情若藍》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這對于中國散文的現(xiàn)狀來說,是一個讓散文回歸真情與詩意寫作的地標性貢獻。
朱鴻是一個性情中人,四十多年間,作為一個專事于散文寫作的作家,目不旁騖于其它體裁的喧囂塵上,孤注一擲地將文命高度聚焦于這一古老而嶄新的普適性文體,精心打磨語言的準確、生動、簡潔和雅致品質,終歸抵達當代中國散文審美的高峰。
由此,將以往某種含混的散文概念甚或文學的標準予以澄清,並力圖使一些被攪亂了的文學生態(tài)趨于平衡。
在這個繁花似錦卻也阻擋不住價值碎裂的泛文化時代,或許無法期待對骨血中流淌出的真善美的好作品給予應有的尊重,但也要堅守住作家最后的正派與良知?!?/p>

▲圖片由和谷提供

▲朱鴻(左一)為讀者簽名(圖片由朱鴻提供)

▲讀者書錄朱鴻作品內容 攝影/王順利

▲和谷(左二)為讀者簽名 攝影/王順利
(責任編輯 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