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劉冰劍 王亮 周華

老兵陳忠維青年時參加革命,英勇善戰(zhàn),獲“解放獎章”;和平時期解甲歸田,帶領鄉(xiāng)親們修地造林奔向好日子——
“去年進行退役軍人信息采集時,
我才見到了陳老壓在箱子底的兩個證書,
一個是1956年由蘭州軍區(qū)頒發(fā)的
‘解放獎章’證書,
一個是由時任國防部長彭德懷簽署頒發(fā)的
少尉軍銜證書。
從小光知道陳老當過兵打過仗,
后來回到村里當了農民,
實在沒想到他還有這么大的功績,
咱村里人都不知道!”
7月24日,在印臺區(qū)陳爐鎮(zhèn)立地坡村采訪,村黨支部書記李戰(zhàn)軍激動地說。

印臺區(qū)陳爐鎮(zhèn)立地坡村

李戰(zhàn)軍所說的陳老,名叫陳忠維,今年91歲,家住立地坡村東山組,那是大山深處的一片洼地。這位一生為民、安貧樂道的老兵,也把自己戰(zhàn)爭年代的功績封塵在了這片山洼里。

見到陳忠維時,他正在院子里抱著草喂羊?;ò椎暮樱叺囊路?,看上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山村老人。但眉宇間那份軍人特有的剛勁,讓人肅然起敬。
陳忠維生于1928年10月,父親早早過世,他在叔父家度過了少兒時期。1947年6月,在路東游擊隊(后改為銅川游擊隊)隊員溫志謙(馬河人)的影響下,走上了革命道路。

“當游擊隊員,給老百姓打天下,讓和我一樣的窮人能吃飽、穿暖,過上好日子?!睂τ趨⒓痈锩某踔裕愔揖S如是說。


由時任國防部長彭德懷簽署頒發(fā)的少尉軍銜證書

1948年6月,陳忠維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后參加過多次戰(zhàn)斗。1952年,任周至縣第十區(qū)武裝部長。1953年,調任十一區(qū)武裝部長。1955年,因第十一區(qū)武裝部撤銷,調任縣武裝部,任參謀。1957年,改任武裝部助理。1959年轉業(yè)后,調任甘南藏族自治區(qū)夏河縣農場任副場長;同年,調往合作石油公司,任副經理。1962年,調銅川市民政局收容站(現(xiàn)銅川市救助站),任站長;同年7月,他積極響應國家精簡號召,主動退職回鄉(xiāng)當了農民。



1956年由蘭州軍區(qū)頒發(fā)的“解放獎章”證書
“加入游擊隊后,我們常年活躍在耀州文王山、武王山和旬邑馬欄一帶,同國民黨地方武裝作戰(zhàn),還參加了比較有名的銅川周家陵和旬邑清水塬的兩次戰(zhàn)斗……”回望硝煙,老人精神矍鑠,聲音也大了起來,沉浸在了那難忘的戰(zhàn)斗歲月。

令陳忠維驕傲的是,銅川劉村那場沒動一刀一槍、出奇制勝的戰(zhàn)斗。
那是1947年10月的一天,游擊隊正在紅土馮家塬一帶活動,突然接到銅川地下黨送來的情報,說銅川的國民黨自衛(wèi)隊要襲擊紅土地區(qū)的游擊隊,要求提早作好防備。
當時,在游擊隊中隊長楊建福帶領下,陳忠維和黨英杰、楊金子、寧章林等30多名游擊隊員,趁夜色趕到敵人來紅土的必經地——劉村設下埋伏。探得自衛(wèi)隊已在劉村駐扎,大家經過認真研究后,采取巧妙手段俘虜了敵人的哨兵,從其口中得知了自衛(wèi)隊在劉村駐扎的全部情況。
“我們給哨兵的嘴塞上布,防止他喊叫,讓他用手指認自衛(wèi)隊小隊長住的房間。小隊長睡得正香,我們一下子活捉了他,讓他下令,叫手下全部交械投降。這一仗打得很順利,沒傷一兵一卒,捉住了國民黨30多人,繳獲10多支步槍,一挺機槍,一部電話機,大大鼓舞了游擊隊員的士氣?!?/p>

陳忠維一字一句地說著,那場戰(zhàn)斗仍歷歷在目。
后來,任周至縣第十區(qū)武裝部長期間,為保衛(wèi)土改成果,陳忠維不畏艱險,奉命赴終南山一帶開展剿匪工作,最終消滅了敵人,維護了當?shù)氐纳鐣€(wěn)定。
豈不畏艱險,所憑在忠誠。戰(zhàn)爭年代,保家衛(wèi)國,他沖鋒在前;和平年代,投身建設,他鞠躬盡瘁。

“我是一名黨員,黨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堅決聽黨的話、跟黨走?!?962年,陳忠維響應國家精減號召,積極回鄉(xiāng)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為家鄉(xiāng)發(fā)展,為群眾幸福,又打拼了起來。
回鄉(xiāng)后,陳忠維先后擔任立地坡村黨總支副書記和東山村支部書記。任職期間,他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帶領群眾農業(yè)學大寨。
“我們在南梁、大場等好幾處地方修地造田,我?guī)е罕姲滋旄梢惶欤砩弦膊恍?,點著汽燈繼續(xù)干。一年到頭都扎到地里,冬天地都凍硬了也不停工,堅持大干了4年,為村上整修良田300多畝?!标愔揖S說。
除了修地,他還帶領群眾,在柳樹灣、斜溝、長梁等地,大搞造林,綠化荒山,為村上栽植了400余畝刺槐。
為方便群眾生產生活,陳忠維組織群眾,在電力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在地里掏窩子,用架子車運電線桿,配合工隊栽桿、架線,硬是從鄰村把電引到了東山,為家家戶戶接通了電,村民從此告別了點煤油燈的日子。
陳忠維的一生,是戰(zhàn)斗的一生,輝煌的一生,廉潔的一生,清貧的一生。

“我爸村支書當了17年,沒給我們家謀過一分錢的利,我們姊妹五個都在家務農,沒沾過他任何光。他打小就教育我們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靠自己的雙手過日子?!标愔揖S的小兒子陳全良說。

陳全良在農閑之余打工維持生活。2015年,他腿受傷花了十幾萬元,家庭陷入了貧困。這幾年,他靠養(yǎng)羊翻了身,去年也脫貧了。父親跟著他過活,幫他喂羊、打掃羊圈,這么大年齡了也不肯歇著。
采訪中,老人始終筆直地坐著,額頭上出了汗,兒媳婦拿著毛巾要給他擦,他示意不讓。舉手投足間,充滿著軍人的威儀。

“幾十年來,老人從來沒有因家庭困難給組織提出過任何要求,添過任何麻煩。每次問老人需要什么的時候,老人就說‘不用麻煩組織,現(xiàn)在生活比過去那是太好啦,希望大家不要太牽掛我是老兵這件事’。老人這種淡泊名利的精神,真是我們我們年輕人學習的榜樣啊?!贝妩h支部書記李戰(zhàn)軍說。


再見時分,望著老人墻壁斑駁的窯洞,破舊的家具,沒有圍墻的簡陋小院,我們再一次被深深感動。他用樸實純粹、無私奉獻譜寫了精彩的人生,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名共產黨員的不忘初心、永葆本色的崇高精神。

(責任編輯 王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