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25日開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化廳副廳長張子康說,走進首屆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展廳就是坐上了時光列車,從宋、元、明、清穿越到近現(xiàn)代、當代,乃至未來。本次展覽讓世界各地的頂級藝術“相遇絲綢之路”,其中大部分作品均為首次公開亮相。
6月24日下午,記者走進雙年展的展出地——新疆國際會展中心,為大家提前探營。此次將展出徐悲鴻、齊白石、張大千等國寶級書畫大家的作品,這些“傲嬌”的藝術品,對環(huán)境很挑剔,溫度忽高忽低不行,濕度太大也不行,二氧化碳濃度高了更不行,所以布展過程需要相當仔細。
進入這個展廳,觀展的朋友不能拍照,且必須站到隔離柵欄后面參觀,不過也不用遺憾,你可以和其余的繪畫、裝置、影像等藝術作品零距離接觸。
展廳太大,走累了,貼心的布展人為觀眾準備了多個立體聲“觀影廳”。這些“觀影廳”播放的影像藝術,運用目前全世界最前沿的視覺技術,甚至比好萊塢出產(chǎn)的3D、4D大片更加前衛(wèi)。
有一間神秘小屋,孩子們一定會喜歡。慢慢走進碧藍清冽的水池中間,腳邊的水以旋渦式向外涌,轉(zhuǎn)眼間,海洋變成了沙漠……哎,不能劇透太多,大家還是親自去感受吧!
張子康說,本次雙年展,每個走進去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時空的切入點,總能在某件藝術品中找到現(xiàn)實中自己的影子,看到不可思議的未來。
雙年展,我們看什么?
有藝術家曾說,當代藝術習慣拒絕美,好像東西一美,就低俗了,就和老百姓都喜歡的藝術混在一起了。美和丑,誰來定義?對,就是你自己。
對于普通市民來說,或許你不能保證目光在每件作品上停留超過五秒,通過展覽,至少可以知道,絲綢之路的起點是中國,終點在意大利。古代是絲綢之路將中華文明和羅馬文明聯(lián)系到了一起。
當代藝術是實驗性的藝術,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懂與喜歡,需要以當代藝術的觀念與理念,去擴寬新疆觀眾的視野,為提升本土藝術家們欣賞水平與創(chuàng)作能力,開辟道路。
本次雙年展策展人彭峰表示,雙年展所選擇的作品有個很重要的共同點:具有發(fā)散性、開放性。“希望利用當代藝術所展現(xiàn)的一種開放的態(tài)度、開放的視角看,給新疆這片深處內(nèi)陸、相對比較封閉的地區(qū)帶來啟發(fā)?!?(劉盼)
(編輯 杜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