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在哈薩克斯坦歷史悠久的城市阿拉木圖,本報記者聆聽了一場關于絲綢之路的對話,參與者主要是阿布萊漢國際關系與世界語言大學中哈文化中心的學生與老師們。在他們的表述中,哈薩克斯坦對“絲綢之路經濟帶”有著很多期待。
從古至今的絲綢之路
“哈薩克斯坦人對絲綢之路有多少了解?”
歷史老師迪娜拉教古代歷史,她說在哈薩克斯坦的初中、高中和大學,都會涉及絲綢之路的內容。但迪娜拉也提醒學生們,“絲綢之路不只是關于中國和哈薩克斯坦的,還有很多的國家,應該關注整個絲綢之路的概念,這是一條商品流通和文化交流的路?!?
中哈文化中心的大四學生愛拉說,“對我來說,絲綢之路是從古代到現(xiàn)在最大的一條路,上面既有經濟,又有文化?!?
談話的教室在街角上,馬路斜對面是個新建才幾年的商場,名字就叫做“絲綢之路城市”。在本報記者走過的當?shù)馗魃虉鲋?,來自中國的商品處處可見?
而在8公里之外,是記錄著整個哈薩克斯坦歷史的國家博物館,這里的一樓大廳正在舉辦題為“絲綢之路”的展銷會,中亞和土耳其等國的商人,正在這里賣本國的特色商品。來自吉爾吉斯斯坦的商人古麗米爾告訴記者,每年這樣的展銷會至少舉辦10場之多,她已經參加了14年。
絲綢之路離自己很近了
“去年在電視上看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演講。在這之前只覺得絲綢之路是歷史,現(xiàn)在覺得離自己也很近了。”大四學生阿力木江在說起“絲綢之路經濟帶”時直言,這對于他本人和他的國家都是很好的機會。
盡管2009年才成立,但中哈文化中心現(xiàn)在已有356名哈薩克斯坦學生在讀,他們在這里學習中文與中國文化。
在東方學系系主任烏日蓋諾夫看來,古絲綢之路上有著金融、商貿和文化上的交流,“絲綢之路經濟帶”也不能停留在一個經濟項目上,而是要有文化上的互相交換與傳播。他覺得,哈薩克斯坦人應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中國也應該深入了解中亞的文明。
說起絲綢之路那一端的中國文化,眼前的學生們一點都不陌生。愛拉熱愛中國書法,提筆就在黑板上寫下了自己的中文名字和“絲綢之路”四個字,覺得不滿意還擦了重寫。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說起中國的流行音樂,“我的歌聲里”、“荷塘月色”等歌曲是他們的最愛。
中文成為最時髦語種
阿力木江說起為何學習中文的理由讓人頗感意外。“5年前,我認識了一些在阿拉木圖工作的中國醫(yī)生,他們的勤奮打動了我”,這樣一個簡單的理由促使他開始學習中文,他在中國領事館的幫助下,成功申請到上合組織的項目,并在上海學習期間徹底喜歡上了中國。
愛拉則是在父親的安排下開始學習漢語?!八谥袊ぷ鬟^,很喜歡中國”,愛拉說,父親當時告訴她“學了漢語,以后你不難找工作”,如今回過頭來看,她很感激父親的安排。
“未來想做什么工作?”眼前的6名學生都說,以后肯定要在中哈兩國之間工作。烏日蓋諾夫說,這幾年中文已經成為最時髦的語種之一,在石油、商業(yè)等多個領域,都有著很多的就業(yè)機會。
拿到了“漢語橋”比賽二等獎的阿力木江,今年就將到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貿易專業(yè)學習,他獲得了全額獎學金。而在哈薩克斯坦的中文奧林匹克競賽中,愛拉獲得第一名,順利地拿到了中國政府的獎學金。她已經申請了中國的大學,同樣憧憬著在中國的生活。
(編輯 杜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