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部網消息據經濟日報報道,一年來,中亞班列(西安至阿拉木圖)共開行38列、1958車,累計運輸貨物總重達5.03萬噸,出口總值約7200萬美元,經過一年的運行,中亞班列已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黃金干線。
為落實國家“一帶一路”發(fā)展戰(zhàn)略,自去年11月28日起,鐵路部門正式開行西安至阿拉木圖中亞國際貨運班列,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注入了全新動力。
經過一年的運行,中亞班列貨源已由陜西輻射至甘肅、寧夏、山東、江蘇、河北、上海、浙江等地,其中陜西本地貨源約占30%,外地貨源約占70%。貨物目的地遍布哈薩克斯坦等中亞5國的44個城市和站點;貨物品類涵蓋工業(yè)原材料、機械設備、工業(yè)零配件、建材、食品、輕工產品等6大類、共計206個品種。
中亞班列已實現(xiàn)了從運營初期的每月1列到現(xiàn)在每月4至5列的常態(tài)化運營,并適時加開周內班列。位于西安國際港務區(qū)內的新筑車站正逐步成為中亞貨物在陜西的聚集、分撥點,為我國和中亞、歐洲架起了一座經濟合作橋梁。
為進一步提高中亞班列在西安的聚合能力,西安鐵路局計劃今年年底對班列開行方案進行優(yōu)化調整。一是實現(xiàn)中亞班列加密開行,從目前每周1列增加為每周2列。二是開行“新筑至青島”海鐵聯(lián)運班列,向東延伸出海線路,通過新筑與港口間雙向班列的開行,使中亞班列成為貫穿海陸、銜接東西的物流大通道,同時借助“新筑至青島”海鐵聯(lián)運班列吸引過境貨物運輸,并逐步拓展到歐洲市場。
(責任編輯 王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