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烏魯木齊11月13日電(茍繼鵬)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12日下午舉行12項考古發(fā)掘項目出土文物移交儀式,向8個發(fā)掘地移交3175件文物,讓文物“歸鄉(xiāng)”。
據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李文瑛介紹,此次移交的文物時代早至青銅時代,晚到宋元時期,文物質地包含石、陶、骨、木、銅、金、玻璃等,種類含生產生活工具、武器、裝飾品等,是新疆迄今為止單次移交文物數量最多、種類最為豐富的一次。
庫車友誼路墓地考古發(fā)掘出土文物是本次移交項目中文物數量最多的,共移交2100余件,其中近1700件文物將分配給龜茲博物館,以豐富其藏品。
“通過移交補充進來的文物,可以有效改善龜茲博物館文物品種單一且數量偏少的窘況,讓觀眾通過觀看出土文物,領略和感受歷史上西域與中原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十分密切的關系,展示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特征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睅燔囀形穆镁贮h組副書記、局長高賢志說。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近年已先后向自治區(qū)本級、地(州、市)、縣(市、區(qū))的25家博物館移交文物近5000件。
(責任編輯 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