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久雨初晴的南寧空氣格外清新。自治區(qū)成立60周年成就展迎來首個開放日。一撥接一撥的人們來到廣西規(guī)劃館參觀,了解廣西的昨天和今天,展望美好的明天。
邁進展廳,習近平總書記“建設壯美廣西 共圓復興夢想”的題詞特別醒目,抓住了所有游客的視線,簡潔的十二個字既亮堂又暖心。
自治區(qū)成立60周年成就展由關懷篇、概況篇、歷程篇、成就篇、展望篇等部分組成。
關懷廳的設計獨樹一幟,彎曲的走廊畫出一條時間弧線。從黑白到彩色,一幅幅記錄廣西發(fā)展變化的照片,讓人仿佛走進了漫長的時光隧道。
走進成果展的概況廳,三江程陽風雨橋、北海銀灘、德天瀑布……精美的視頻和圖片展現(xiàn)了廣西各地市最具代表性的風景。
在展區(qū)的一角,“幻影成像”系統(tǒng)復制了廣西特色建筑——騎樓,逼真再現(xiàn)嶺南風格建筑景觀;左江花山巖畫也做了部分景觀的再現(xiàn),游客站在特定區(qū)域里,身影就能投射到花山巖畫上,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幾千年前廣西先民的智慧和文化。
在“廣西云”展區(qū),只要游客點擊“廣西云”,14個設區(qū)市的概況就可以一目了然。當天,許多游客通過掃描《廣西好山河AR手繪長卷》,輕輕松松用手機游遍了廣西。
來自東北的趙一瑾說:“我從2014年來廣西上大學到現(xiàn)在參加工作,感受到了廣西的開放包容,熱情好客,也見證了廣西的發(fā)展。以前到南寧市中心,坐公交車需要一個多小時,如今地鐵開通了,短短十幾分鐘就能到達。廣西到周邊省區(qū)的高鐵,北部灣‘1小時經(jīng)濟圈’,讓旅游實現(xiàn)‘說走就走’?!?/p>
走過成就篇中的文化建設板塊,游客們都會駐足停留,久久不愿離開。不少人對廣西的民族特色文化十分感興趣,來自民主路小學的子漫同學在媽媽的鼓勵下,嘗試彈奏了京族特色樂器獨弦琴。當天,許多家長都通過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孩子開拓眼界。
走進二樓的精準扶貧板塊,來自梧州岑溪的莫劍蘭一家三口對廣西新農(nóng)村的變化感慨不已,“感覺農(nóng)村跟城里都差不多,我老家這幾年變化也很大,過去那些泥土路都不見了,到處都是硬化路,村村都通了公路。”
風雨一甲子,輝煌六十載。今日的廣西喜披盛裝,舊貌換了新顏,它立足于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放眼世界,與時代同步,與祖國共榮。(記者王克礎 實習生梁冰心)
(責任編輯 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