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自偷自偷手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视频,免费国产午夜视频,亚洲国产欧美日本精品

  • <s id="4u6jw"></s>
    
      • 掃一掃上新西部網(wǎng)
      • 不良信息舉報窗口
      您的位置:
      當前位置: 首頁 >> 本刊動態(tài) >> 正文
      杜陵:一座隱藏在都市林海中的神秘帝陵
      2014-09-02 20:28:25 來源:新西部雜志

      文/圖 本刊記者 杜尚儒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間。秋水明落日,流光滅遠山?!碧拼娙死畎椎摹抖帕杲^句》,讓后人對杜陵產(chǎn)生了無窮的遐想。

      據(jù)史料記載,自漢代以來,杜陵一直是長安城里的游覽勝地,文人雅士每每在此登高抒懷、吟詩作賦,皇親國戚與平民百姓亦時常到此踏青郊游,尋根問祖。

      千年之后的杜陵,隱藏于都市林海之中。日前,本刊記者近距離探訪了這座神秘的帝陵。

      ▲十幾年前的杜陵還是一片荒地

      杜陵在什么地方?杜陵是誰的陵墓?今日長安城里人對杜陵已經(jīng)相當陌生了。日前,本刊記者專程尋訪杜陵,并走訪了多名文史專家與學者,了解到杜陵的前世今生。

      為什么叫杜陵

      杜陵位于西安的東南方向,距城區(qū)約二十五華里。沿雁翔路一直向南,穿過南三環(huán),過了三兆村,頂頭杜陵原最高處的封土就是杜陵。杜陵是西漢宣帝的陵墓。今天的杜陵掩映在一片茂密的林子中,當?shù)厝酥噶酥嘎纺系囊淮笃肿诱f:“這就是。”

      這片林子有上千畝, 是曲江萬畝生態(tài)林規(guī)劃中的一部分。林子入口處豎著一塊巨大的廣告牌:大漢上林苑(杜陵)文化生態(tài)景區(qū)。景區(qū)工作人員介紹說,參觀杜陵就得從這個入口進。上到原頂,林子深處豁然開朗,一座高大的覆斗狀封土映入眼簾,那里有一塊陜西省人民政府1988年立的石碑,上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杜陵。另有一塊清代石碑,上刻“漢宣帝杜陵”五個大字清晰可見。據(jù)《曲江鄉(xiāng)志》一書作者車寶仁介紹,杜陵正南面?;拢斜?3座。其中有明嘉靖年間所立的石碑,距今有400多年歷史,可惜在1978年被當?shù)卮遛k工廠作為石料收購,有7座石碑被砸碎賣給了工廠。

      在這里,記者還采訪到了西安市西漢帝陵保護管理中心副主任王京平。他介紹說,漢宣帝陵之所以叫杜陵,是因為古代帝陵多以地名命名,如茂陵、霸陵、乾陵等。杜陵因過去屬杜伯國,春秋時期,秦武公滅杜伯國始設杜縣。這個原過去叫鴻固原,亦稱“杜東原”,地處杜縣故城東9 公里。漢元康元年(前65年)宣帝初陵陵址確定在杜東原后,即稱杜陵,鴻固原被習慣稱之為杜陵原,杜縣隨之亦更名為杜陵。王京平在杜陵工作已有十幾年,他說在陜西境內(nèi)眾多的帝陵中,杜陵是比較“低調(diào)”的一座,沒有多少人知道。建國初期,杜陵并無專人管理,后來由地方鄉(xiāng)政府管護。上世紀8 0 年代末,西安市文物局才成立了杜陵管理所,現(xiàn)在更名為西漢帝陵保護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實際上負責杜陵、霸陵兩個陵區(qū)的工作,包括陵區(qū)的皇后墓和眾多的陪葬墓。王京平說,他們每周都要到這兩個陵區(qū)例行巡查。

      ▲王京平(左)為西安市副市長吳義勤(右)、市政府副秘書長周愛全(中)介紹杜陵保護管理情況。其腳下為杜陵,背景為(東南方向)王皇后陵。

      杜陵是距離西安市區(qū)最近的一座帝陵,也是西安市文物局管轄的兩座帝陵之一(另一座是漢文帝劉恒的陵墓霸陵,位于灞橋區(qū))。王京平告訴記者,杜陵地處原頂,常年干旱少雨,周邊的農(nóng)民基本是靠天吃飯,一年只種一季莊稼。他記得,十多年前初到杜陵時,四周光禿禿的,沒有什么植被,每年春秋兩季,只要一刮風,塵土飛揚,環(huán)境很差。今天看到的這些樹木,是一家民營企業(yè)前些年在杜陵周圍種植的,成片的林子改變了這里的小氣候,對杜陵也是一種生態(tài)保護。

      杜陵里的秘密

      王京平認為, 漢宣帝是比較有作為的一個皇帝,他的經(jīng)歷頗有些傳奇色彩。史載,漢宣帝劉詢,原名病已,字次卿,為武帝的曾孫,戾太子劉據(jù)的孫子,其父為劉進。據(jù)說宣帝幼時遭難多病,故小名“病已”。后改名“詢”,有詢問自己身世的意思。

      原來,在宣帝剛出生幾個月時,他的祖父因遭“巫蠱之禍”而被逼自盡,其祖母和父母亦受到株連,均被處死。尚在襁褓中的劉詢被收監(jiān)入獄。當時的廷尉監(jiān)丙吉暗中派獄中的女犯人以乳汁喂養(yǎng)劉詢,后來丙吉又將劉詢先后送到其外婆家和掖庭令張賀處撫養(yǎng)。張賀憐愛劉詢,出錢供其讀書,并由宗正官把劉詢的名字記上宗室譜。漢昭帝死后,霍光等先擁立昌邑王劉賀為帝,但劉賀荒淫無度,很快被廢。公元前73年,霍光等大臣將劉詢從民間迎入宮中,擁立為帝,即宣帝。

      漢宣帝繼位后,勵精圖治,任用賢能,獎罰分明,對內(nèi)重視吏治,整肅朝政,輕徭薄賦,與民休養(yǎng);對外聯(lián)絡西域三十六國,使匈奴稱臣歸服,邊患平息。特別是為了穩(wěn)定西域,設置了“西域都護”,對促進西域生產(chǎn)發(fā)展、保證絲綢之路來往暢通,起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西漢國勢因此呈現(xiàn)興旺景象,史學家稱漢宣帝為“中興之主”。

      西漢11座帝陵有9座位于渭河北岸的咸陽原上, 只有杜陵與霸陵在渭河南岸,這是為什么呢?王京平解釋說:西漢時期帝陵方位的確定有一套昭穆制度,按昭穆制度排列,宣帝可能無法在咸陽原的漢陵區(qū)“安身”,而只能在渭河以南營造自己的“初陵”。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宣帝少年時曾流落民間,“尤樂杜、鄠之間,率常在下杜”,比較喜歡這里的環(huán)境。同時,宣帝的曾祖母孝武衛(wèi)皇后(衛(wèi)子夫)、祖母史良娣、父母史皇孫和王夫人,皆葬在長安東南,宣帝筑陵于杜東之原,也有親近祖母、父母陵園之意。

      王京平還介紹說,西漢時期,修建帝陵是極其隆重的事件。漢代的喪葬習慣是“事死如生”,認為生前享用的衣食住行,去世后也要享用。老百姓是這樣,皇帝更是如此,每年要拿出全國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建造帝陵。修建帝陵一般從皇帝登基的第二年開始,每年還要在陵墓里存放貢品,皇帝在位期間年年如此,貢品都是各地選送的最好的東西。比如漢武帝在位40多年,茂陵就建了40多年,最后陵墓里的貢品都放不下了,在茂陵旁邊又修了個陪葬坑,直到陪葬坑也放不下了。

      “漢朝25年收入的三分之一是個什么概念,你想一想,杜陵會有多少好東西?”王京平說,“從考古角度講,每座帝陵都是那個朝代的精品,包括陵園的建筑風格,選用的建筑材料以及陵墓里的陪葬品,等等,毫無疑問都是當時最好的?!倍帕甑呐阍崞返降子卸嗌伲两袷莻€謎。

      每一座帝陵都是歷史留給后人的一筆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杜陵更是我們研究西漢中后期歷史的“活化石”。王京平說,漢代是我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時期,上承周秦,下啟隋唐,歷時4 0 0余年,其中尤以西漢最為強盛。漢宣帝則開創(chuàng)了繼文景之治、武帝盛世之后西漢帝國的第三個興盛時期。宣帝執(zhí)政期間,漢代的各種制度已經(jīng)成型,他的陵墓可以說是西漢“中興”歷史的縮影。就西漢帝陵的陵寢制度而言,杜陵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根據(jù)建國以來的數(shù)次考古勘探顯示,杜陵封土高大,陵園恢宏,布局清晰,形制完整,現(xiàn)存封土呈覆斗狀,底部和頂部平面均為方形, 邊長分別為175米和50米,高29米。陵園也是正方形,邊長約4 3 0米,墓室居陵園中央。據(jù)王京平介紹,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公布杜陵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隨后杜陵被列入國家100處重要大遺址。2 0 1 3年5月6日,陜西省政府審議通過了《杜陵文物保護規(guī)劃》。目前,在約23平方公里的規(guī)劃保護區(qū)中,有宣帝陵園、王皇后陵園、杜陵陵廟、杜陵邑等遺址7處,陪葬坑5處、陪葬墓107座?,F(xiàn)有資料表明,杜陵是西漢諸帝陵中陪葬數(shù)量最多的帝陵之一。

      ▲西安市西漢帝陵保護管理中心位于東伍村北

      據(jù)《漢書》記載, 王莽時期, 赤眉起義軍曾攻入長安,“燒長安宮室市里”,“宗廟園陵皆發(fā)掘,唯霸陵、杜陵完”。這說明漢宣帝在民間的口碑很好, 他的陵墓也因此能歷經(jīng)2 0 0 0 余年仍基本保存完好。不過,記者從曲江街道村史征集辦公室編寫的《曲江村志》一書中了解到,杜陵在歷史上至少有兩次被盜:一次為東漢末年三國時董卓、呂布發(fā)掘杜陵及漢諸陵;另一次為西晉愍帝建興三年(公元315年)秦人盜掘杜、霸二陵。

      杜陵邑的考證

      據(jù)史料記載,為守護帝王陵園,西漢修建帝陵時還要在帝陵附近興建一處陵邑?!傲暌鼐褪且蛔浅?,它的規(guī)格比一般縣城要高。而興建陵邑,又是一項大規(guī)模的移民工程。那些朝廷重臣、名門望族會追隨皇帝, 入住陵邑。同時,為了鞏固中央統(tǒng)治,消除不安定因素,也會將一些關(guān)外和邊遠地區(qū)的列侯巨富遷入陵邑?!澳菚r,能進入陵邑住到皇帝跟前,為皇帝守陵,被視為是一種榮耀,必須夠一定的級別才有資格入住陵邑?!蓖蹙┢秸f。

      根據(jù)《漢書》記載,茂陵邑當時有6萬多戶,近3 0萬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著名考古學家劉慶柱在對杜陵多次考察后撰寫的《西漢十一陵》一書中指出:“杜陵邑人口,其實在30萬以上”。對此,車寶仁先生在他編寫的《曲江鄉(xiāng)志》中做了詳細說明,他認為:第一,杜陵邑是在秦漢杜縣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歷史很久,一直是周、秦、漢三代的京畿重鎮(zhèn);第二,漢武帝時規(guī)定,“貲三百萬以上”的富豪才有資格遷居茂陵。而宣帝時, “ 貲百萬”或“貲百萬以上”即可徙居杜陵邑,遷徙的政策放寬了;第三,西漢制度是“隨陵徙居”,新皇帝即位修筑陵邑,徙居在前朝皇帝陵邑的權(quán)臣豪富會隨之遷移到新皇帝的陵邑;第四,宣帝之后,漢元帝下詔廢除了為帝陵置邑徙民的傳統(tǒng)作法,直至西漢末年,再未建成新的陵邑。于是,徙居杜陵邑的達官豪富就此定居下來,杜陵邑就此成為西漢人口眾多、名流云集的一方重地。

      經(jīng)考證, 杜陵邑的位置在杜陵以北,現(xiàn)在三兆村的西北方向。近年有研究者認為,三兆村便是昔日杜縣(杜陵縣)故城所在。三兆村已故老人王建學曾參加了《曲江村志》的撰稿,據(jù)其記載,上個世紀60年代,村中在拆除明城墻東南角時,發(fā)現(xiàn)三兆村明代所筑城墻是建在一段長約50米的舊城墻之上,舊城墻中發(fā)現(xiàn)漢代繩紋板瓦殘片和一部分石頭。王建學據(jù)此推測,這段舊城墻應當是漢杜陵縣遺址。若此屬實,三兆村當為杜陵邑屬地。

      據(jù)三兆村的一些老人講,他們的祖上都是從別處遷來的,基本上都與杜陵有關(guān)。據(jù)悉,三兆村是這一帶有名的大村子,全村15個生產(chǎn)隊,六七千口人,加上臨時租住人口有近萬人。村里老戶以呼延、陳、車、李、閻、趙、劉、郭等姓居多。

      三兆村70多歲的吳東貴老人告訴記者,“我小的時候,三兆村的城墻還很完整,四面都有城門,還有過街門樓,光村里的廟就有十幾座。那時,經(jīng)三兆村進入西安有兩條路,一條往北,經(jīng)繆家寨、黃渠頭、樂居場到東關(guān);另一條從村西門外經(jīng)大雁塔、草場坡進入西安南關(guān)?!?/p>

      曾經(jīng)的三兆村也是西安至杜陵以及藍田、商洛、湖北鄖西等地的交通要道,集市貿(mào)易一直很繁榮。建國初,這里有最早的國營食堂, 糧店, 百貨公司,等等,只是后來因公路改道、道路增多,集市才慢慢冷落下來。

      據(jù)車寶仁先生介紹,從西漢至清兩千年間,杜陵一直有人保護,民國初年還曾有三戶守陵人,此后七八十年內(nèi)再無人守護,直至上個世紀80年代建立了杜陵管理所,杜陵才被列入保護范圍。記者在東伍村采訪時,一位60歲的翁姓村民說:“我們這村子過去就是守大冢(當?shù)厝藢⒍帕晁追Q大冢)的。不光我們一個村,周圍的九井十八寨,都與杜陵有關(guān)系?!?/p>

      (編輯 郭晨梅)

      讀取內(nèi)容中,請等待...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12377
      手機舉報APP下載
      陜西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029-85260304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擁有新西部網(wǎng)所有版權(quán) 備案號:陜ICP備06011504號-3 技術(shù)支持:錦華科技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