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自偷自偷手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视频,免费国产午夜视频,亚洲国产欧美日本精品

  • <s id="4u6jw"></s>
    
      • 掃一掃上新西部網(wǎng)
      • 不良信息舉報窗口
      您的位置:
      當前位置: 首頁 >> 本刊動態(tài) >> 正文
      商洛七滴
      2015-01-05 17:22:50 來源:新西部雜志

      文\李 曦 圖\徐 敏

      商山洛水

      人杰地靈

      夏商周秦漢唐

      有多少故事

      醞釀在這方記憶的長河

      歷史逶迤而去

      身后泛起一串串古老的水花

      商洛文化猶如一條波瀾壯闊的大河,我所捧出的只不過是其中的幾滴水。人家說一滴水就可以反射出太陽的七彩光輝,我不敢說這幾滴水就有如此之效用,只能是做“效用”的補充而已。總之,僅一家之言,見仁見智,各取其是,故為題解。

      建立商朝的“商”人

      “商”這個字現(xiàn)在并不陌生,就是“商業(yè)”、“經(jīng)商”、“商人”、“商旅”等詞的詞源。有人講,從古籍中可以翻出,協(xié)助大禹治水的“契”是后來建立了“商朝”的商族人的始祖。此人了不得,由于他的功勞非同一般,被封于“商”地,而且他懂得怎么讓人愿意聽命于統(tǒng)治者的安排,并在這條道上努力奔跑, 所以那個以治水出名的“ 大禹”又讓他負責“教化”方面的事務(wù)。他呢,既然被安排到“商”這個地方,就以這個地方為根據(jù)地,把自己的部落稱為“商”,族人也被人稱作“商人”了。這個人距現(xiàn)在大約有四千多年了。

      “商”最早得名或許來自山名。這里有一個叫做“龍駒寨”的地方,現(xiàn)在是丹鳳縣城的所在地, 在它西面約1 5華里處有一個后來叫“商洛鎮(zhèn)”(簡稱為“商鎮(zhèn)”)的地方,緊挨商鎮(zhèn)的南邊就是有名的“丹江”,丹江的南面有一座山,人稱“商山”。說是站在商鎮(zhèn)看它,像是活脫脫一個“商”字,在雪后尤為逼真,故名 “商山”。因此,古代的文人便把“商山雪霽”編進了“商州八景”。

      我這人好思索, 便逐漸有了一些不著四六的想法:說“商”像文字,豈不是講“商”之名最早可能來源于文字產(chǎn)生之時?從時間上講,距今四千年左右倒也大致相宜??墒侨艨坍嫹栆彩菨h字產(chǎn)生的源頭之一,那“商”作為地名符號的來源就早到不知其年代了,是早于“契”封商之前。按照規(guī)律,刻畫符號的產(chǎn)生在文字產(chǎn)生之前,其出現(xiàn)必然要按“照貓畫虎”的規(guī)律來,即后來人講的“方物”。就“商”作為刻畫符號,沒有具體的物件可依,只有山形可像?!胺轿锓轿铩?,在距今若干年前的時代里,因為“商”不像鼎或爵,是一個物件,只有“方”商山這個“物”才能有“商”這個符號。后來文字產(chǎn)生了, 直接把符號“ 商” 挪過來成了文字“ 商” , 山也順理成章地稱為“ 商山”。

      ▲如今的“商人”一詞,是否與商洛人有關(guān),似無從可考,但在距丹鳳縣10公里的棣花鎮(zhèn)景區(qū)內(nèi),雖然密布的腳手架尚未拆除,但一個大寫的“商”字卻高高矗立在商於古道之一隅。

      至于商山又叫“楚山”,我想是否此地曾為楚國疆土所致?我們不可拿后世情況去套古代歷史,認為楚國疆界不會到達這里。試想,荊楚荊楚,“荊”就是“楚”,“楚”就是“荊”,商洛地區(qū)至今還有以“荊”命名的地方。曾經(jīng), “ 商州” 州治還在商山腳下東面的“ 古城” 時, “ 商州” 就叫作“ 荊州”。還有一回楚國的軍隊竟然開到現(xiàn)在的藍田縣境內(nèi)和秦國軍隊干了一仗,這還不能說明楚國的疆界距離秦國近到現(xiàn)在的“咫尺”之遙嗎?再者,西周亡于犬戎是世人所熟知的, 就是到了唐朝,突厥人的大軍還能開到長安附近,隔著西渭橋與唐太宗說話呢。我們根據(jù)這些推測,楚距離當時的長安并不遠。其實,戰(zhàn)國時秦楚分界的武關(guān)距商山也不過近百里。

      古時, 在農(nóng)業(yè)還不足以使一個部族定居的情況下, 為了生活資源的獲得,部族的遷徙猶如家常便飯。例如炎帝黃帝、周族人的先祖,再如秦人,本為東方夷族, 其先祖在今山東一帶,其后裔“ 非子” 因為種種原因, 遷到了遠在幾千里之外的西方,為西周孝王“牧馬”。這已經(jīng)是距今不到三千年的西周時代的事了,而在比其更早一千多年的“大禹”時代尤為如此?!捌酢币浴吧獭弊鳛樽约翰孔宓陌l(fā)祥地后,商族便得到了自己的名字。后來,商族人從商山下東遷到今天的河南一帶,其首領(lǐng)“湯”(也寫作“唐”)在伊尹的幫助下奪得了夏的江山,就以現(xiàn)在的河南為中心展開了統(tǒng)治。

      周族的首領(lǐng)周武王姬發(fā)在姜尚(子牙)輔佐下“革”了商朝的命,建立了周朝。成王周誦時,周公旦平定了“三監(jiān)之亂” , 把亡國的商族人遷到河南洛陽,以便于控制。丟了江山的商族人到洛陽后,便以經(jīng)商為生,所以后來社會上便把從事商業(yè)活動的人稱為“ 商人”。他們在廣袤的大地上經(jīng)商,使社會商品流通逐步繁榮,功不可沒。

      從這點上說, 商洛人或可以自豪地宣布:建立了商朝的商族人,其根在商山。這本來不算啥,但對于祖先來源于好幾處的人講,就有啟發(fā)意義了,很有嚼頭。古籍中并沒有記載商族東遷的路線,不過我們相信,即使神話傳說中“契”來自一只鳥下的蛋成立,但作為一個實實在在的人, 給自己的部族命名、并東遷至現(xiàn)在的河南,是完全可能的。既然西進的商湯在河南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政權(quán),那么在早于商湯的某個時候,商族從商地遷到東方也是可能的。所以,雖然古籍中失載,但我們還可以根據(jù)其可能性作合理的推測。

      ▲六百里商於古道,自古便是商賈云集之地,隨著“秦嶺最美是商洛”的口號震天價響,這里注定將成為秦嶺深處的中國記憶。

      六百里商於之地

      戰(zhàn)國時有“ 六百里商於之地” 的說法,即從現(xiàn)在的商洛到豫西的淅川一帶。秦國的張儀騙了楚懷王,楚懷王又一次上當受騙進入武關(guān)終身被囚,都是為了這“六百里商於之地”。陜西省把它作為發(fā)展陜東南旅游的重頭戲來唱,已經(jīng)在建設(shè)中。這條旅游線路上設(shè)計的景點繁多,看頭不少。賈平凹的“文化園”就是其中之一。

      平凹家鄉(xiāng)“ 棣花” 有一條“ 宋金街”,據(jù)介紹是南宋和金國的分界線,西為金,東為宋。恕我孤陋寡聞,還認真地到史書中查對了一番。我想,街上的分界線應(yīng)該是在宋金“ 紹興協(xié)議”(南宋高宗紹興十二年、金熙宗皇統(tǒng)二年,公元1 1 4 2年)簽訂前劃的(因為有東、西之分) ?!?紹興協(xié)議” 簽訂后,把“商秦之半以畀金”,西以秦嶺東以淮河一線為界,金北宋南,終金滅亡沒有改變。我沒有查到“紹興協(xié)議”簽訂之前有關(guān)劃分宋、金地面以“ 棣花” 為界的資料, 因此我認為, 這條“宋金街”的“東、西說”可能是后人在“紹興協(xié)議”后才講的。

      在陜西省內(nèi)惟一的金代地面建筑“二郎廟”,修建于1 2 1 1年,可能是為了表示這一帶的地面屬于金國而修建的(其實這也是后人的猜測。要想真正弄清楚金人的目的,就首先要弄明白為什么在此地修建二郎廟,為何要紀念李二郎?如果與水患有關(guān),是什么水患?等等)。商州的一半割讓給了金國后,到底是不是以棣花為東西分界線?史書上恐怕要有詳細的文字說明。如果是,金貞元二年(1 1 5 4年)把商洛縣從現(xiàn)在的商洛鎮(zhèn)遷往隋文帝時開始的、商州州治所在地、原來的“上洛縣”就有了說法。但“ 二郎廟” 似乎應(yīng)該在宋金“合議”簽訂后馬上動手的項目,最遲也應(yīng)該在商洛縣治遷往“上洛”時就修建,不應(yīng)該修建于金滅亡前二十三年。時過境遷,金國修建它實在不知為了什么,等待有人可請教。金國滅亡后,清代的人在緊挨“ 二郎廟” 旁邊并排修

      建了一座外觀十分像二郎廟的“ 關(guān)帝廟”,則大有深意了。

      作為旅游項目,編排一通吸引游客也許不無道理,但我認為最后告訴游客真相是必要的,正如講完華山沉香“劈山救母”的神話傳說后,一定要說明西峰頂大石開裂如斧劈的科學道理一樣。就算沒有弄清楚,“不知為知(智)”難道不是最好的態(tài)度嗎?

      談到“商於之地”,必須提及“商山”路?!吧躺健甭返搅撕蟠且粭l名副其實的“商路”,如果從戰(zhàn)國時代算起,到隴海鐵路修成,有兩千多年的漫長歷史。這條商路以龍駒寨為最北方的集散點,它以水運從長江進入漢江,再從漢江進入丹江,最后在丹江的“水旱碼頭”龍駒寨靠岸。從龍駒寨起旱路,向西北直達關(guān)中、再到西北各省區(qū)及俄國、中亞、西亞和歐洲“絲路”上的國家;從龍駒寨向北,可達陜北、山西,出到內(nèi)蒙古、外蒙古、俄國等“草原絲路”的影響地區(qū)。從狹義看,可以說這條商路連接了多半個中國( 華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福建、廣東、廣西、河南的南半個以及西北的陜西、甘肅、新疆、寧夏、青海);從廣義上看,可以說通過滲透幾達東北以外的全國各地。

      “ 天下熙熙, 皆為利來; 天下攘攘, 皆為利往?!?“ 商山名利路, 夜亦有人行。” 為的是經(jīng)商賺錢。所以“六百里商於之地”的路上,不盡然都是明爭暗斗的刀光劍影,還有重要的一點:融融恰恰、忙忙碌碌的商業(yè)文化、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

      可別小看了這條路 ,歷代走過的名人不少呢。除了文章中提到的,還有一大批,例如商高、白起、秦始皇、張良、周亞夫、赤眉樊崇、呂布、郭子儀、張伯端(紫陽真人)、王禹偁、王聰兒、賴文光、李宗仁、白崇禧、湯恩伯、邵力子、張自忠、胡宗南、劉志丹、徐向前、賀龍、李先念、徐海東、胡耀邦、江澤民……

      商山四皓中的“四皓”

      “商山四皓”在歷史上有名得很。古代許多文人名士,都要祭拜四皓,緬懷他們的豐功偉績;可是,路過這里的劉邦、黃巢、李自成之流,對四皓就不那么向往了。

      四皓的故事大家講了又講,再重復(fù)就味同嚼蠟了。這里多講幾句的是:為什么文人名士那么酷愛四皓,那么崇敬四皓?

      我想原因可能是,他們在四皓身上發(fā)現(xiàn)了自己?;蛘哒f,四皓表達了文人名士的理想,實現(xiàn)了這些人的希望。四皓身上滿是文人名士的寄托,或者文人們在失意之時期望著能夠有四皓這樣的歸宿。

      古代的文人名士在通達時,意氣風發(fā),斗志昂揚,正是立功建業(yè)、報效國家民族的好時機。這在儒家的說教中有充分的表現(xiàn)。如,餓、勞、空、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正、修、齊、治、平等等。到了唐代,知識分子的這一情結(jié)達到頂峰,不知多少讀書人力圖建功邊塞,致君至圣,實現(xiàn)自己治國平天下的遠大抱負。但現(xiàn)實總是殘酷的,絕大多數(shù)知識分子注定要碌碌無為一生,所以很多人灰心喪氣以后就得給自己尋找一個心靈慰藉。佛教和道教在中原展開強大攻勢前,知識分子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庇護所—道家學說中的“不矜能”、“不居功”的崇高境界,以古時的圣人、現(xiàn)實中的賢人為學習、效法對象,贊揚心儀的古人就是肯定自己的現(xiàn)在的選擇,“四皓”便在其中。

      當然, 名場上的失意者和不得志者也在此列。因此,為穩(wěn)定西漢劉氏政權(quán)出了大力、立了大功而又回到商山繼續(xù)隱居的四皓,得到具有相同心理的后代知識分子的崇拜是必然的。我們可以統(tǒng)計一下,前來四皓廟頂禮膜拜的文人中有沒有春風得意、仕途順利的人?我不反對:發(fā)出“伴君如伴虎”、“隱居可以獲得身心的徹底解放”的警告和號召,可以是四皓之后的,借著四皓之口講述自己觀點的人。

      有一點我一直耿耿于懷, 即“ 商山路”在古代如此重要和有名,為什么歷代沒有土生土長的人物從這片地面上冒出來呢?或許這與地域有關(guān)?;\統(tǒng)地講,“商山路”只是條“路”,它不像南陽那樣既可讓商旅通過又可使自己沉淀下來,文化的厚重只有依靠積累。雖然很多著名的人物到過這里,但他們都只是行色匆匆的“過客”。至于其他,我認為是次要原因了。

      ▲“四皓墓”從古至今是居功不言祿的象征,然而中午11時20分,鐵將軍將門內(nèi)的松柏與門外的游客分鎖兩邊,借門縫望去,“門票10元”的牌子被靜靜地釘在柱子上。

      曾叫賈金平的“賈平凹”

      在這里我們不評論賈平凹的豐功偉績,只是講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讓發(fā)淡的嘴里有些味兒。

      據(jù)說中國有些地方一旦出了名人,大家便隱去他的不光彩處,凈說好話,好像此人一生下來便與眾不同,將來必成大事。于是這個人便半人半神地活在人間。對這個人的好處是:借著抬高別人可以抬高自己。有的地方一旦出了名人,大家就怎么踩踏他怎么解氣,對名人對自己都沒有任何好處可言。其原因到底是什么?恐怕是嫉妒占了上風。為什么是你不是我!于是找來名人有什么什么污點和不盡如人意之處肆意夸大播揚。我覺得商洛,不,丹鳳一帶或多或少就有這種惡習。當然也有從實際出發(fā)有什么說什么的,我自認為屬于后者。

      平凹已經(jīng)是丹鳳縣的一張名片。提起別人或許不知,但提起“賈平凹”三字,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所以只要你上網(wǎng),就可以看到,平凹家所在地“棣花”就有人愿意為他投資若干億人民幣修建一個“文化園”,其中有他的老家院子、《秦腔》里所寫的“清風街”、“魁星樓”、“千畝荷塘”、小橋流水的景致等等。

      關(guān)于平凹, 我并不陌生。因為據(jù)我家老人講,他就生在我家的后院我二爺家的房子里。當年我有一回問我四婆(祖母),你知道賈平凹不?我四婆很肯定地回答:不知道!停了一會,有人小心翼翼地問,就是賈彥春的兒子,知道不?“知道知道,就那個長得難看得要命的娃子娃?!庇谑撬咸喜唤^地講起來。“那個娃不叫賈平凹叫賈金平。咱這個村不就叫金盆嘛?你別說他還壓你一頭呢。你爸爸叫雪平, 下來有云平、雨平、雷平、余平……”他說他叫賈李平,是在李家大院生的。“啥?他明明叫賈金平,哪來的賈李平?李家大院?在哪里?”“李家大院就是前頭我玉海爺家的大院子?!?“ 胡說。他咋生的我還不知道?是我找地方叫她媽生的。就是后頭院里你二爺家的場房(場房是供每年收完莊稼后先堆起來再慢慢打碾的房子,也兼有保護它前面的堂屋的作用)”我四婆顯得氣憤了,“我記得是龍年那一年,剛過完年,他媽就撐個大肚子來了,她姐她姐夫就住在我家堂屋。說肚子疼要生了,我說我家上房(堂)屋不讓外人生娃,可別生在上房屋里。我找到后院的場房里,看到你二爺家里的房里住過人,還有炕,我就把炕掃干凈,抱了些柴把炕燒熱,又抱了兩捆子稻草放在炕頭地,賈金平就是在那里落草的。”“那他為啥說他生在李家大院呢?”“不知道?!蔽宜钠耪f:“你恐怕也記事了,前面你大爺(李玉海)家三個院子,兩個都是隊伍占著,北邊的住著團長、政委,中間院子住的誰不知道,只曉得兵多得很,常常在那里面開會,沒有空房,別說生孩子,外人都不讓進??繓|的院子前半個隊伍做了灶房,后半個留給你三婆(李玉海的三弟,青年早逝,留下了一個孀婦帶著一個女兒生活)她家了。你家住的是熊指導(dǎo)員,我家住的是蔡團長?!辈虉F長叫蔡興運, 解放前是游擊隊的一個隊長,是賈平凹的姨夫,與我爺爺?shù)苄炙娜撕苁煜ぃ?我爺是老大, 西隔壁是老四, 1946年因肺結(jié)核去世了。蔡團長當時是副團長, 住在大院外的我四奶家。我四爺活著的時候是西醫(yī), 會看“紅傷”(槍傷),是1 4歲被國民黨的部隊拉壯丁在外學的。這一帶是國民黨和共產(chǎn)黨的“拉鋸區(qū)”,今天你來明天我來。我四爺?shù)脑瓌t是,不管誰受了傷到我的診所里來就是我的病人,但不準任何人在診所鬧事,誰要是不聽,下回就不給誰的人看病了。我爺是他的大哥,父親死得早,三個爺對大哥十分敬重。我當時四五歲了,倒是依稀記得我四婆說的,“賈彥春是你媽、你兩個姑姑、土門你姑姑(四奶奶的大女兒)的老師,不信你問去?!蔽覇柫宋覌?,她證實了有這事兒。她補充說:“你四婆是個熱心人,放在別的人身上在人家家里生孩子還要想一陣子呢?!?/p>

      當然,講這話的老人—我的四婆已經(jīng)作古。如果她現(xiàn)在還活著,就整整100歲了(四婆1914年生人)。不過,我媽(生于1927年,今年87周歲過了)還能清清楚楚記得當時事情的來龍去脈。

      丹鳳人把男孩女孩一律稱“娃”,區(qū)別僅在于男孩稱娃子娃, 女孩稱女子娃, 并喜歡把男孩名的最后一個字與“ 娃” 連在一起稱“ 某娃” , 于是“ 平娃” 就這么來了。至于“ 凹” 念“娃”,是陜西話的土音。“凹下去”念作“ w ā 下去” , 名從主人, 沒辦法。平凹說他“化腐朽為神奇”我想大概就是這樣“化”的。

      丹鳳縣現(xiàn)在出了一個名人, 這是歷史上從四皓隱居過后還沒有的事兒,兩千多年了,不容易。可惜,現(xiàn)在你想看看生平凹的地方,那是見不到了,因為那個地方已經(jīng)成為西合(西安—合肥) 鐵路的路基部分。當年在修鐵路時, 我四婆還在, 我媽也回了丹鳳老家,對平凹的弟弟再娃說,這里是你哥出生的地方,你能不能給鐵路上說一下讓改改線路?再娃說,這是上邊定的,我哥也沒辦法。于是火車就轟轟隆隆地開過去了。

      有一回見到平凹, 我說, 我四婆說你叫賈金平不叫賈李平,是在我二爺家的后院而不是在李家大院生的。平凹平靜地說,我媽說我叫賈李平,是在李家大院生的。他聽他媽的?,F(xiàn)在老人幾乎都走光了,我本來不想寫,感到?jīng)]什么意思,這算個啥嘛!但有人勸我說,平凹是個大人物,再小的事也是大事,你就寫吧,也讓后來人知道有這么回事兒,我就寫了,但仍感到?jīng)]意思,好像自己扇了自己一個耳光似的。

      突然想起了魯迅先生的雜文, 他說中國人有一種劣根性, 對于人, 先是“ 打殺” , 打殺不成, 就來個“ 捧殺”;對惡神,因為他要危害到自己,先賄賂,用金錢、美女、話語等,反正什么頂用就上什么。所以中國人見什么敬什么, 就是大樹、大石頭等等也不例外。你說是多神教吧,不是;一神教吧,也不像。是誰給我好處我敬誰,哪怕它是天下最大的壞蛋,反正人家對自己好。對其他人、對國家、民族好不好與我無關(guān),無所謂。實用性強到無以復(fù)加的地步。

      商洛的飲食文化

      我的家鄉(xiāng)窮, 尤其在我上小學最后的歲月和初中前二年的時候。我常開玩笑說,丹鳳窮,什么都不國家級,只有貧困是國家級。搞省烹飪協(xié)會的工作后,有一項任務(wù)是支持“陜菜美食探秘之旅”,我原來總是認為,商洛在陜西不會有什么特別好吃的,可經(jīng)過實際考察,才發(fā)現(xiàn)自己大錯特錯,太孤陋寡聞了。最后的結(jié)論是:正如中國一樣,窮歸窮,但窮有窮的吃法,窮地方的食品與富地方的風格不一樣,一句話,各有千秋??赡苷且驗楦F,所以出現(xiàn)了很多富裕地方在烹飪文化上沒有或少見的特色。

      我的表妹女婿說,他40多歲了,一輩子吃過的東西也不少,可在記憶中從來沒有什么人、什么菜比他的外爺做的好吃,他外爺干了一輩子廚師。近年廚師吃香,似乎香得太遲了,只能遺憾。我的堂姑夫今年83歲,他告訴我,丹鳳原來有一個叫張德山的廚師做得一手好菜,他的大兒子結(jié)婚時請去做菜,時值困難時期剛剛過去,“當時沒有現(xiàn)在這么多的調(diào)料,只是一把鹽,老漢調(diào)的那個味兒呀,直到現(xiàn)在我還忘不了。張師傅有兩個兒子,哪一個也不跟他學。沒辦法,他只好帶著手藝鉆進土里了?!?/p>

      特別絕的是, 這位張師傅讓我姑父給他搬了一堆磚,然后三壘兩疊地搭起一個灶來。我姑父納悶兒,這不用泥不用沙的能行嗎?張師傅在灶塘里放進燒紅的木炭,瓢往上一搭,火苗呼呼呼就上來了,炒完菜瓢一扯,火苗立馬消失。怪了,神了,誰都知道是抽風灶,可怎么抽的風,怎么砌的灶,眼看著一堆爛磚頭,在人家手里就成了精。他忍不住問張師傅是怎么弄的,張師傅說,就是我給你講了辦法,弄個百二八十次你還不一定能學會。他保密。我姑父說他后悔,當時應(yīng)該窮追不舍地搞明白。

      最遺憾的是他的“ 抽風灶” 技藝的失傳。這種技藝要是能保留到現(xiàn)在,至少會進入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目錄。我姑父答應(yīng)以他年老體弱的身軀,為挖掘商洛飲食文化出把力,到民間、到那些人的后人處訪問訪問,看這些能工巧匠會不會留下點兒什么,還能發(fā)現(xiàn)些什么。

      如何享受商洛飲食文化,這是我多年來一直思考的一個問題。因為商洛是山區(qū),其飲食文化自然具有山區(qū)特色。就飲食原料講, 商洛的野味、山珍很多,由于商洛東西南北氣候、地勢差異較大,所產(chǎn)木耳、猴頭、香菇、金針菜等全國馳名;特產(chǎn)蕨菜(商山當?shù)亟腥浚?、魔芋、核桃、板栗、葡萄在全國都相當著名?/p>

      商洛名菜中, “ 商芝肉” 聞名全國。據(jù)說商山四皓常吃, 故而長壽8 0多歲,須發(fā)皆白還精神瞿爍;有人講它是“扣肉的祖先”,什么梅菜扣肉、薇菜里脊絲等等都是他的后裔變種。此說如果成立,商洛給中國飲食文化的貢獻就大了。還有山野菜、紅薯丸子、臘肉餦餦、酸菜豆腐、民間的蒸菜八大碗、十大碗、十三花、民間的時令蔬菜、熬蘿卜魔芋、燉洋芋白菜等等,小吃中的臊子面、烤餃、綠豆涼粉、橡子涼粉、鍋盔、面茶、鍋溜子等等也很受常年在城市里吃喝人的歡迎。即使是常食中的糊湯、糊涂面、糝子面、連鍋面、漿水面、包谷糝子稀飯等等也是城里吃膩了大魚大肉人的美食。

      過去,商洛人魚蝦一點兒不沾,說腥,家里的鍋不允許烹煮這些東西。我還記得,我們在河里逮了魚蝦,大家就分頭回家拿來油鹽調(diào)料,在村后的塄坎上挖個火灶自己做。曾有一段子說,鄉(xiāng)鎮(zhèn)干部大魚大肉;縣級干部抽煙喝酒;廳級干部吃糠咽菜;省級干部吃毬喝涼水。所謂“吃糠咽菜”即粗糧、野菜,素食之健康食品;“吃毬喝涼水”即原本陜西所罵“沒吃沒喝”,此番變?yōu)樽罡呒壍馁潛P— “ 毬” 錢錢肉、“ 涼水”礦泉水也。

      幾十年里,我無數(shù)次地返回商洛,七個縣的大部分村鎮(zhèn)我都走過,而我在西安的家也是隔三差五總會有商洛人來,所以,商洛發(fā)生的事情,差不多我全知曉,那里的任何動靜都曾經(jīng)牽動著我的神經(jīng),于是商洛成了我寫作的素材庫,商洛的故事被我不斷地書寫著。

      —賈平凹

      ▲商洛飲食文化就地取材,樸實無華,能下鍋的都是菜,能入口的都是飯,罐罐面、鍋巴飯,不言貧窮,不必富貴,以不變應(yīng)萬變,這才是一種霸道,更是生活的王道。

      商洛曾經(jīng)是匪窩

      說到商洛, 人們會很自然地想到一個人—李自成。這個人的著名是因為姚雪垠老先生的《李自成》小說,恐怕還有毛澤東的肯定。李自成在商洛山中練兵、從此走向他的輝煌是事實,無人懷疑。但潼關(guān)南原一戰(zhàn),打得只剩下一十八騎進入商洛。事實上,在李自成“革命”成功這件大事上,有沒有潼關(guān)之戰(zhàn)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李自成從商洛殺向西安,再從西安殺向北京,逼得明崇禎皇帝上了吊,坐了龍庭這件事。

      李自成是土匪, 是小說傳播的結(jié)果。實際上,除了明統(tǒng)治者以及跟著明觀點走的人,都不這么看。李自成建立了大順政權(quán),推翻了明朝統(tǒng)治,所以他是農(nóng)民起義的領(lǐng)袖,不能以土匪,甚至一般的農(nóng)民起義對待。他在商洛干了很多事, 留下來了不少的傳說和被稱為“遺跡”的東西。但主要是,他借著商洛這片地面積蓄力量,最后以沖決舊世界、蕩滌舊傳統(tǒng)之勢撲向明統(tǒng)治者,何等霸氣解氣。毛澤東喜歡他, 但惋惜的一點就是他沒有建立自己穩(wěn)固的根據(jù)地。傳說李自成從北京敗退以后攻克棣花,但地主老財們逃得空無一人,李自成發(fā)怒說:“偌大的院子偌大的房,不給老子半點糧,逼得老子發(fā)了狂,放火燒了你的房?!狈藲獾降走€是露出來了。據(jù)記載,對“流寇”式的行徑,李自成雖然后來有所覺醒也做了些彌補工作,但實際上已經(jīng)來不及了,敗退出北京后只好在湖北九宮山被殺頭。

      李自成讀過書, 據(jù)說還能寫詩,例如:“收拾殘破費經(jīng)營,暫住商洛苦練兵;月夜貪看擊劍晚,星辰風送馬蹄輕。”有一點兒偉人的氣魄。

      黃巢、張獻忠也曾經(jīng)在商洛出沒過。前者是個讀書人,后者是個地道的大老粗,土匪起家而秉性一直顯露。據(jù)說張獻忠豪氣沖天, 也會來兩句。如“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殺殺殺殺殺殺殺”;“咱老子姓張,你也姓張, 咱老子和你連了宗罷! ” 前者刻在著名的《七殺碑》上, 后者則是入川后,與文昌帝君張亞子敘譜聯(lián)宗時講的。是與不是已無從知曉,姑且以為是吧。黃巢呢,做的詩就夠霸氣了:“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有人說, 黃巢本不是土匪, 但詩有匪霸之氣,鋒芒畢露,只可逞一時之威,終難久長。

      以前如何, 史書上未見多說, 明朝末年商洛的土匪泛濫卻是事實。平心而論,匪患有明統(tǒng)治者的責任。大約在明末時,東北的戰(zhàn)事吃緊,加上全國很多地方遭災(zāi)人鬧事,朝廷不思別法,一味地鎮(zhèn)壓。就向全國老百姓頭上派征“遼”、“練”、“剿”三餉,百姓早就活不下去了,還這么從他們身上搜刮銀子,大家不得不揭竿而起以求活命。而以前被派去“ 征遼” 的士兵從東北三三兩兩逃回中原,又不能去朝廷的軍隊里報道,開頭還是零星地結(jié)伙打劫,后來逃兵越來越多,加上與那些沒吃沒穿“嘯聚山林”的“好漢”合在一處,人的條件就具備了。商洛的寨子、洞子本來就多,是富戶躲避兵災(zāi)匪患的,卻成了亂兵土匪藏身的好地方,地利的條件就具備了。于是就出現(xiàn)了一個個占寨子、鉆洞子的土匪,一有機會就下來燒殺搶掠,商洛的匪患就這樣“燎原”了起來。

      如今的商洛,其他人已經(jīng)如過眼煙云塵埃落下了,獨有李自成的“遺跡”被發(fā)掘出來供游人欣賞。筆者有幸在商南縣看到了闖王部隊排陣練兵、娶親等演出。商洛的一些地名據(jù)說還保留著闖王活動的歷史呢。

      ▲位于羅公砭的山崖上,昔日的匪窩密密麻麻,易守難攻。山下河流逶迤景色宜人,看來土匪并不是哪黑哪鉆,他們亦講求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適宜可人。

      ▲1946年由李先念(中原軍區(qū)司令)所率的中原局抵達丹鳳,與陜南游擊隊勝利會師,建立起了豫鄂陜革命根據(jù)地。2006年在丹江南岸修建了這座高8米的李先念紀念雕像。

      鄂豫陜革命根據(jù)地

      “ 鄂豫陜革命根據(jù)地” 這個名字是后來給的, 最先稱為“ 鄂豫陜游擊區(qū)”。商洛的確是解放前共產(chǎn)黨和國民黨打仗拉鋸的地區(qū)。毛澤東說“窮則思變”。這個“窮”原指“無路可走”。

      當然也包括“貧窮”得無法生活的情況在內(nèi)。窮人窮得只有走上革命才能活命一條路,不造反又能怎樣?有人說,凡是解放前鬧革命最熱火的地方,解放后都是一些貧困地區(qū)。不過,因禍得福,現(xiàn)在倒是一筆紅色旅游的好資源。

      正由于如此,程子華、徐海東、鄭位三等在上世紀30年代初到中期,就曾經(jīng)率領(lǐng)紅軍路過商洛并在商洛活動過。到了解放戰(zhàn)爭時期, 中原突圍后的李先念、鄭位三、陳先瑞等人也曾進入商洛,主持、指導(dǎo)了商洛的革命。

      商洛山大溝深, 是打游擊的好地方。鬧紅色革命,不能不提到商洛本地的革命者,其中最著名者一是王伯棟,一是鞏德芳。

      有幸二位先烈的家離我家所在的村子不遠。王伯棟在顯神廟村,離我家3里地左右;鞏德芳在距我家15里地的茶坊鞏家灣村,他任聯(lián)保處常備隊副隊長時就在時為聯(lián)保主任的李迎文(我爺爺)手下。王伯棟,1930年29歲時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 9 3 8年被中共中央從延安派回商洛地區(qū)從事地下工作,任中共商洛工委書記,同年被國民黨頑固派暗殺。鞏德芳,1 9 3 8年2 9歲時被王伯棟發(fā)展為共產(chǎn)黨員,他脫離國民黨反動武裝還有一段傳奇,在小說《大槐樹》第四章有詳細的描寫。只是小說更換了人名,里面的“龔德方”就是鞏德芳,李璜江就是李迎文。鞏德芳1938年離開國民黨反動派隊伍后,1939年7月在商洛山區(qū)成立抗日人民武裝,從此跟著共產(chǎn)黨,按照黨的指示在迎接從中原突圍中拼打出來的李先念等同志的工作中立了大功,得到了李先念同志的表揚。曾擔任陜南游擊隊指揮部總指揮、豫鄂陜軍區(qū)第二分區(qū)司令員。1948年因病逝世。國民黨反動派把他從墳?zāi)怪型诔鰜?,并把頭砍下來撒上雞血冒充領(lǐng)功,可謂罪惡至極。

      講起革命, 還有一點需要提及,那就是在孫中山先生領(lǐng)導(dǎo)的舊民主主義革命中, 龍駒寨人馬驤, 曾擔任過中華民國眾議院議員(1 9 1 3年)、陜西招討副使( 1 9 1 4 年) , 大元帥府參軍(1 9 1 7年),眾議院全院委員長(1922年)。抗戰(zhàn)時擔任張自忠任察哈爾省長和天津市市長時的秘書長、代理市長等職。他的身影曾出現(xiàn)在《開國大典》中。解放后任西安市人民代表、市政協(xié)委員。1964年病逝于西安。

      ( 李曦: 商洛丹鳳人, 歷史學博士、文學碩士, 原陜西省旅游學校校長,現(xiàn)陜西省餐飲協(xié)會會長,享受國務(wù)院特殊津貼專家, 國家商務(wù)部、教育部、旅游局定向聯(lián)系專家。)

      (責任編輯 郭晨梅)

      讀取內(nèi)容中,請等待...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12377
      手機舉報APP下載
      陜西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029-85260304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擁有新西部網(wǎng)所有版權(quán) 備案號:陜ICP備06011504號-3 技術(shù)支持:錦華科技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