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自偷自偷手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视频,免费国产午夜视频,亚洲国产欧美日本精品

  • <s id="4u6jw"></s>
    
      • 掃一掃上新西部網(wǎng)
      • 不良信息舉報窗口
      您的位置:
      當前位置: 首頁 >> 本刊動態(tài) >> 正文
      馬金山的“花兒”人生
      2015-07-20 14:48:16 來源:新西部雜志

      “不唱個花兒者搭不上話,心上的人,唱兩聲花兒者醉哈……”

      “花兒”的歌聲在西域耳熟能詳,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chǔ),它是流行于甘肅、青海、寧夏等西部地區(qū)的一種山歌,是當?shù)厝罕姷囊环N口頭文學形式。

      今年72歲的馬金山,天生一副好嗓子,20歲出頭就已經(jīng)在當?shù)負P名立萬,成為十里八鄉(xiāng)盛邀的“唱把式”;六十年的“花兒”生涯,讓他成為文化部授予的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

      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花兒”的代表性傳承人馬金山

      民間俗稱,去內(nèi)蒙古,不聽長調(diào)是白去;去甘肅,不聽“花兒”是大憾。在甘肅“花兒”家喻戶曉,一如在陜西沒有人不知道秦腔一樣。

      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境內(nèi),有一座終年白雪皚皚的太子山,山中隱藏著一處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qū)。那里山清水秀,松濤連連,猶如一方當今的世外桃源。

      然而,那里比風景更惹人的,卻是大西北聞名遐邇的松鳴巖“花兒”,數(shù)百年來唱盛不衰,猶如甘肅“花兒”的“麥加”圣地。遠近聞名的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著名東鄉(xiāng)族“花兒”歌手馬金山老人,就生長在這塊被“花兒”包圍著的神奇之地上,這里被命名為中國“花兒”的傳承基地,而老人家在此一唱就是六十多年。

      受益于父母熏陶

      “花兒”是流行于甘肅、寧夏、青海等地的一種民間山歌形式,是以口頭文學世代口口相傳的一種民間文藝。“花兒”又稱“少年”,男青年唱的叫“少年”, 女青年唱的稱“花兒”。

      但“少年”與“花兒”的區(qū)分僅停留在專業(yè)人士的腦海里,日常則把“少年”與“花兒”統(tǒng)稱為“花兒”。據(jù)傳,“花兒”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它以其內(nèi)容的豐富多彩,形式的自由活潑,語言的生動形象,曲調(diào)的高昂優(yōu)美,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深受人們的喜愛。

      今年已經(jīng)72歲的馬金山,土生土長在河州太子山下這片“花兒之鄉(xiāng)”,這里被譽為松鳴巖“花兒”的發(fā)祥地、中國“花兒”的傳承基地。

      據(jù)馬金山老人自己講,他6歲起便跟著母親學唱“花兒”。

      “由于父母生了5個孩子,但不幸都夭折了,所以對我這個惟一的獨子就顯得格外鐘愛,無論什么事都由著我的性子?!瘪R金山老人回憶說,“父親的咪咪(一種民間樂器)在當?shù)卮档煤苡忻摹▋骸瘏s唱得不咋樣。”

      或許是環(huán)境的原因,馬金山很小就在父母的熏陶下迷戀上了“花兒”,七八歲上他便已經(jīng)熟練掌握了父親所教的咪咪吹奏,但他更喜歡的還是聽母親唱一曲“花兒”,并坦誠自己是“得到了母親的真?zhèn)鳌薄?/p>

      由于自幼酷愛唱“花兒”,數(shù)十年來他先后拜過六七位老師,其中最有名的當屬“花兒”大家馬占山,此人是西域境內(nèi)著名的民間藝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占山老師是廣河南山人,歌唱得好,常在四川、青海等地跑,會唱的曲調(diào)特別多,臨夏民間的花兒調(diào)子基本都是馬占山和一位姓王的藝人傳下來的?!瘪R金山說,自己雖然拜占山老師學藝僅僅三年,但卻受益終身。

      馬金山天生一副好嗓子,20歲出頭就已經(jīng)在當?shù)負P名立萬,成為十里八鄉(xiāng)盛邀的“唱把式”。

      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馬金山和一般人一樣結(jié)婚很早,17歲就娶了妻子。但起初妻子并不贊成他唱“花兒”,兩人還曾因此差點離了婚,不少親戚朋友也反對他唱。老伴馬桂英坦言說:當時認為他一個大老爺們,完全是在“不務(wù)正業(yè)”。

      馬金山不僅喜唱“花兒”,還熱衷于搜集整理各種流派的“花兒”唱本,并加以研究。他說:“花兒”源遠流長,因流傳地區(qū)的不同,唱詞和曲調(diào)也不盡相同,目前形成普遍認可的有兩大派——河州“花兒”與蓮花山“花兒”,而他所唱的松鳴巖“花兒”,就是地地道道的河州派“花兒”。

      在甘肅當?shù)兀藗儓孕拧盎▋骸钡囊环N美麗傳說: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年輕獵人到松鳴巖打獵,倏忽聽到有位仙女在唱歌,他循聲尋進山谷,但發(fā)現(xiàn)歌聲似乎在山頂;他艱難地爬至山頂,歌聲卻又好似在山谷中飄蕩。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獵人只好把仙女的歌記下來,回村傳唱給村民,那天籟之音成就了傳唱至今的“花兒”。因為傳說中的那天是農(nóng)歷的四月二十八,所以現(xiàn)在每到這一天,松鳴巖都要舉辦大型的“花兒會”。

      但在河州民間,流傳更廣的說法則是:唱歌姑娘是神仙三姐妹,老大在松鳴巖,故松鳴巖“花兒會”最早,在四月二十八左右舉行;老二在轎子溝,那里的“花兒會”從五月初一開始;老三在寺溝,會期也排在最后,在五月初三至初五舉行。

      甘肅“花兒”處處開

      無論傳說如何,但有一點是不爭的事實,那就是甘肅人與“花兒”有著難以割舍的血肉情結(jié)。民諺中說:陜西的亂彈,河州的“少年”,亦即“花兒”。馬金山認為,“花兒”代表靚女,“少年”代表帥哥,從而反映出“花兒”最原本的基調(diào)是情歌。

      據(jù)相關(guān)資料顯示,目前的“花兒”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河州花兒”,發(fā)源于河州地區(qū),大致相當于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轄域,遍及臨洮、康樂、和政、廣河、永靖、夏河等縣,有的流傳到寧夏;第二類叫“洮岷花兒”,在洮岷地區(qū),即甘肅省的臨潭、岷縣、卓尼一帶;第三類是“西寧花兒”,發(fā)源于西寧地區(qū),即青海省的西寧、湟源、貴德、樂都、循化一帶。

      “花兒”源于男女情歌,這種用方言唱出的歌,分為多種令調(diào),有大令、小令、尕馬兒令等。所謂大令,其旋律悠長、結(jié)構(gòu)清晰,多用真假聲相結(jié)合的方法演唱,如河州著名的大令《上去高山望平川》;小令則節(jié)奏規(guī)整,變化多端,多用真聲演唱,如人人喜聞樂見的《一對白鴿子》。

      甘肅“花兒”處處開?!盎▋骸钡某~有長有短,短的寥寥數(shù)句,詼諧幽默;長的可以幾個小時唱下去,讓人聽得醉生夢死。“花兒”的歌詞多為戀歌,曲調(diào)悠揚質(zhì)樸,夾著濃厚的當?shù)胤窖?,地氣十足?/p>

      馬金山雖說已是耄耋之年,但他對如今的“花兒”十分贊賞,他說:現(xiàn)在的唱詞與時俱進,想唱什么就能唱什么,十分接地氣,難怪聽眾樂此不疲。

      最近流傳著一首長“花兒”,唱來朗朗上口,詼諧幽默,讓人記憶深刻:

      不唱個花兒者搭不上話,心上的人,唱兩聲花兒者醉哈。東山的云彩西山里來,西北風吹給這雨來;拔草的尕妹們一溜兒,哪一個是我的肉兒!一天里想你著滿巷道轉(zhuǎn),人問是我浪著哩;一晚上想你著滿院子轉(zhuǎn),人問是我抓賊著哩?;▋罕臼切纳系脑?,不唱是由不得自家;親戚們勸來老漢們罵,不死是就這個唱法!相思病得下著還沒好,又得了重感冒了。你倆的話兒沒說好,手機又欠掉費了。城頂里打鼓城底里響,城市的晚夕里燈亮。你我瞎扯來我你瞎想,今晚夕睡夢里見上!桑塔納跑開是一流的煙,尕手扶(拖拉機)干響著里。阿哥們想你是看你里,你想了花兒哈唱里。你把我想來著我把你愛,夜夜的晚夕里看來!鳳凰展翅著高飛里,喜鵲兒連聲著叫里;白天黑夜地想你里,多會著見你的面里。高樓大廈多哈了,城市的模樣變了,花兒少年唱美了,網(wǎng)絡(luò)里遇見你了……

      馬金山是個持之以恒的“花兒”傳承者,多年來,他跋山涉水,四處游訪,搜集整理著瀕臨絕跡的老本子“花兒”。他說,“僅《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本子,我就花了整整十二年的時間,才完整地把它記錄下來?!?/p>

      說來或許人們不信,馬金山雖擅長唱“花兒”,但他卻不識曲譜?!拔颐看味枷扔娩浺魴C錄下來,然后再拿回家里慢慢抄,慢慢記?!?/p>

      在甘肅,“花兒”是地地道道的原生態(tài)民歌,口傳心授是其基本的傳承方式,不少民間唱“花兒”的藝人都不識字。譬如甘肅省民協(xié)曾命名過40多位“甘肅省花兒歌手”,雖說他們的歲數(shù)僅在三四十歲,但他們當中的絕大部分人不識字,文化程度頗低。

      成為非遺傳承人

      雖然馬金山文化偏低,但六十余年的演唱經(jīng)驗,讓他在“花兒”領(lǐng)域游刃有余。據(jù)老人家自己說,他肚子里裝著河州200多種“花兒”曲調(diào),有些甚至是圈內(nèi)專業(yè)人士都沒聽過的曲子。他整理的《三國》《鄭成功》《封神榜》《楊家將》等長篇“花兒曲”,現(xiàn)在會唱的人已經(jīng)沒有幾個了。

      現(xiàn)在所演唱的花兒大多是反映人們社會生活內(nèi)容的“花兒”,基本屬于情歌的副產(chǎn)品。而本子歌則有著單首或多首獨立成篇的曲目,多為口口相傳傳承下來的歷史長篇曲目。

      在河州當?shù)啬酥琳麄€大西北,馬金山所唱的河州大令、二令、三令、水紅花令、咿呀咿令、尕姑舅令、尕馬兒令等,是人們最為喜聞樂見的曲目,他被當做明星一樣追捧。馬金山老人的代表作《尕阿姐令》《白楊樹上櫻桃黃》《說廚子》《東鄉(xiāng)令》《我的眼睛是千里眼》《夸新姐》等11首“花兒”作品,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收藏。

      帶著對“花兒”這門民間藝術(shù)的癡迷,馬金山不僅從母親處學唱到了“花兒”的質(zhì)樸精髓,也從父親那兒學會了演奏各種樂器。他至今保存著自己手工自制的咪咪,苦于專研的他還精通嗩吶、二胡、板胡、三弦的演奏技藝,就連手風琴這種西洋樂器,都能被他拉的行云流水,運用到助興“花兒”的演唱之中。

      松鳴巖是“花兒之鄉(xiāng)”,走到哪兒你都能聽見“花兒”的歌聲。人們走路哼唱,耕種農(nóng)活時低吟,隨興隨景隨情地唱;天可以旱,但歌聲不能沒有;生活可以貧苦,但歌聲必須富足。

      有人說,馬金山可謂是老而彌“火”,70多歲高齡,卻仍然堅持每年演唱200場左右。多年來,馬金山所帶的徒弟之多,連他自己也說不清了,兩個兒子也都跟著他學唱“花兒”。

      老人家對此生從事傳承“花兒”這門民間藝術(shù)深感自豪:我們這里群眾基礎(chǔ)好,喜歡花兒的人眾多,只要你唱,不怕沒聽眾。

      特別是近些年,馬金山和他的徒弟們在每年的松鳴巖“花兒”會上出盡了風頭,每次都有四五萬群眾云集到景區(qū),一睹他們的風采?!皬木皡^(qū)大門到三孔橋,人滿為患,移都移不動。嗓門一打開,就別想關(guān)了,一首首地唱,連擦汗的時間都沒有。臺上唱者和者共鳴,臺下聽者如醉如癡?!?/p>

      馬金山老人身體硬朗,精神矍鑠,他除了一年一度的松鳴巖“花兒會”和“唱山”節(jié)外,還時常受邀去太子山、南陽山、寺溝、鐵鉤等旅游風景區(qū)獻唱。當?shù)叵矏鬯娜硕颊f他老當益壯,返老還童。而他自己則認為,唱“花兒”是他最好的養(yǎng)生秘訣,“花兒”能讓他胸懷寬廣,隨心盡興。

      早在2006年,松鳴巖“花兒會”被列入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同年,馬金山在家里辦起了自己的“花兒”藝術(shù)學校,義務(wù)為喜歡“花兒”的孩子們傳授“花兒”演唱和表演技藝?!罢n堂就設(shè)在我家里,上課基本是在周末和寒暑假,學生最多時160多人,最少時30多人?!蹦壳?,該學校已經(jīng)更名為“和政縣文聯(lián)藝術(shù)學?!?。

      2008年2月,馬金山被文化部授予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花兒”代表性傳承人的稱號。

      在馬金山的心中,“花兒”就是自己的精神生命,為“花兒”做再多的事情都是值得的。他說:自己雖然老了,但這顆心還沒老,此生最大的心愿是能夠把“花兒”這一西部詩經(jīng)般的文化遺產(chǎn)傳承下去,讓子孫后代都能從中獲得精神的愉悅和享受。

      讀取內(nèi)容中,請等待...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12377
      手機舉報APP下載
      陜西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029-85260304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擁有新西部網(wǎng)所有版權(quán) 備案號:陜ICP備06011504號-3 技術(shù)支持:錦華科技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