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工商學院 廣東廣州 510000)
【摘 要】本文闡釋了普選香港行政長官的政治博弈問題及面臨的挑戰(zhàn),提出了推進香港特區(qū)行政長官普選的對策。要明確提名委員會不但是合法而且是創(chuàng)新;繼續(xù)大力宣傳“一國兩制”,這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加大愛國愛港教育,爭取更多民心;加大政治人才培訓力度,確保政治人才為我所用。
【關鍵詞】香港特區(qū);行政長官;普選;挑戰(zhàn);對策
香港特區(qū)行政長官普選是香港社會的一件大事,是香港社會選舉以來的一件新事,是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政治體制的重大變革,體現香港社會民主發(fā)展進程邁向一個新的階段。香港回歸后,在選舉問題上社會有許多議論,中央一再強調,為了保持香港社會的穩(wěn)定,香港的民主發(fā)展應該是循序漸進,最終實現普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在2007年12月29日全票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qū)2012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及有關普選問題的決定》,明確了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可以采用普選產生的辦法。中央兌現了這個承諾,2014年8月3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作出《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qū)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決定》,對香港行政長官普選安排的重要問題一錘定音。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既充分照顧港人民主訴求,又完全符合國家當前發(fā)展利益的正確決策,是“一國兩制”在實踐過程中的一個重大突破與飛躍。從《決定》可以看出,全國人大為香港社會釋疑解惑,再次表明中央推動普選的決心,厘定了政改框架,喧擾多時的爭議從此可以放下,避免無意義的爭議,為香港的政改發(fā)展爭取了時間,使香港的政改又進了一步。
雖然香港特區(qū)政府的政改方案被立法會泛民派否決,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擱淺,但民主發(fā)展還要繼續(xù),所以行政長官普選問題還要繼續(xù)研究。
一、政治博弈下的普選香港行政長官
選舉是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現形式,政黨通過推動選舉,進而推動香港的民主化進程。香港行政長官的普選是香港政治民主進程的一部分,香港政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中,是選擇讓香港的民主進程更進一步,還是否決全國人大的8.31決定和香港特區(qū)政府公布的政改方案,取決于不同力量間的博弈。
1、全國人大決定與泛民派的博弈
2014年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就行政長官普選的原則和制度框架作出了決定,表明在實行普選行政長官時,須組成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照民主程序產生2至3名行政長官候選人,每名候選人均須獲得提名委員會全體委員半數以上的支持。這個決定有力地阻止泛民派的人當選香港行政長官的可能性,保證了香港行政長官必須是愛國人士當選。
泛民派極力反對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的8.31決定,因為這一決定斷了他們奪取香港政權的夢想。所以他們發(fā)起聲勢浩大的“占領中環(huán)”活動,企圖以強烈的街頭運動脅迫中央讓步。他們借題發(fā)揮,說代表香港大多數人反對中央的決定,在外國勢力的資金支持下,有預謀地發(fā)動香港史無前例的“占領中環(huán)”活動,即非法占領香港一些主要街道,迫使工交車改道前行,商鋪關門,估計造成3500億港元的損失,導致旅游、餐飲、零售等行業(yè)營業(yè)額大幅度下降,部分商店營業(yè)額下跌四成,交通業(yè)和金融業(yè)同樣損失慘重,環(huán)境受到極大的破壞。大多數香港的市民受不了這樣的破壞,日常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和不便,因此紛紛站出來發(fā)聲、抗議。在香港市民的強烈抗議下,甚至上訴法院,法院頒布禁止令,在種情況下,他們無可奈何草草收場。泛民派在“占領中環(huán)”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與這一損失的發(fā)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2、建制派與泛民派的博弈
香港特區(qū)政府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8.31的決定和聽取了香港各界的意見,提出香港行政長官普選的具體方案,這個具體方案需要立法會通過。目前香港立法會有70個議席,其中泛民派占有27席,建制派占有43席,行政長官普選方案必須要在立法會70議席中的2/3或以上通過,也就是說至少有47人投贊成票才能通過。建制派認為這次行政長官普選的方案是香港民主的一大進步,普選方案突破了以往的小圈子選舉的形式,給予香港人實現一人一票選舉香港行政長官的機會,這將對香港的政治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是對香港的民主有力推進。雖然建制派對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不是十分滿意,但認識到如果不珍惜這次機會,那么香港的行政長官普選將會推后好多年,所以應當“袋住先”,即先同意人大常委會作出的決定,2017年對香港行政長官實行普選產生,將來可以不斷完善普選的方式,所以傾向于投贊成票。而泛民派認為提名委員會還是小圈子,不認同人大常委會的8.31決定,認為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是“假普選”,只有否決普選方案才可能爭取到“真普選”??梢?,泛民派口頭上講民主,實際上是拉香港民主后退,使香港市民2017年一人一票普選特首落空。
二、行政長官普選面臨的挑戰(zhàn)
1、組成怎樣的提名委員會是特首普選的前提
基本法第四十五條規(guī)定,提名委員會是普選行政長官唯一有權力提名的機構。這一規(guī)定是對世界民主發(fā)展作出的獨特貢獻,它是香港社會對現代選舉民主政治,尤其是對西方國家政黨政治的深刻反思后,創(chuàng)造出來的適合香港實際情況的制度。提名委員會是重要的把關機制。如何組成提名委員會,對于選出什么候選人十分重要,它的作用是要淘汰極端人士,包括與中央對抗的人,以及對中央唯唯諾諾,不維持香港現有制度的人。提名委員會是基本法規(guī)定的唯一合法提名機構,由它來進行篩選,最后提出2-3名特首的候選人,然后由香港符合條件的市民一人一票選舉2017年的行政長官。這種做法就是為了香港2017年特首普選,必須選出一個中央信任的,又兼顧國家穩(wěn)定和國家安全的人,選出一個愛國愛港的?,F在反對派妄想取消提名委員會,在普選中直接出閘,那是不可以,也是非常危險的。
2、普選的爭論實質是管治權之爭
可以說普選是一個困擾香港近30年的重大政治問題。這個問題本質上說,不是要不要普選,要不要民主的問題,而是對香港特區(qū)爭奪管治權的問題。香港現在有少數人仍然不愿意接受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的事實,不愿意接受中央對香港的管治權,借助外部勢力,不斷挑起政治紛爭,把矛頭指向中央政府,企圖對抗中央,把香港變成獨立政治實體。在普選問題上,他們的主張和訴求實質就是要允許他們的代表人物擔任行政長官,這當然不可能。鄧小平說過:“一九九七年后香港有人罵中國共產黨,罵中國,我們還是允許他罵,但是如果變成行動,要把香港變成一個在‘民主’的幌子下反對大陸的基地,怎么辦?那就非干預不行?!北3种醒氲臋嗔屯欧浅V匾?。
3、實現愛國愛港力量的長期執(zhí)政是基礎
實現愛國愛港力量的長期執(zhí)政,是中央既定的對港管治目標,是“一國兩制”條件下港人治港的題中應有之義。愛國愛港力量的長期執(zhí)政指的是:一是要有一位愛國愛港的行政長官;二是愛國愛港力量在立法會中占到半數以上議席。所以,要擴大愛國愛港力量,愛國與泛民的比例要做到6:4。如何確保愛國陣營與泛民的比例是6:4非常重要,這是特首普選不會爆冷,不會選出與中央對抗人士?,F在香港的愛國陣營與泛民的比例還沒有做到6:4,對特首的普選是有一定的困難和危險。所以在2017年普選前要在這方面多做工作,使愛國陣營的力量不斷強大,為特首普選順利進行作保障。
4、人才的準備是關鍵
特首普選對候選人或有意參選人是一個全方位的挑戰(zhàn),包括人品、經驗、忠誠、團隊等。因此對特首人選或人才的培養(yǎng)、物色都應建立相應的機制,才能確保選出愛國愛港、有管治能力、有社會支持的行政長官?,F在可以看到,香港的愛港愛國人士中,缺乏擔任特首的人才,缺乏政治精英,政治明星青黃不接。所以在與泛民派的斗爭中,建制派沒有什么政治明星讓香港的市民信得過。如何培養(yǎng)愛國愛港的政治人才是目前香港政黨政治發(fā)展需要重視的。
三、推進香港特區(qū)行政長官普選的對策
1、提名委員會不但是合法而且是創(chuàng)新
香港行政長官普選必須按照基本法的規(guī)定,成立一個提名委員會,目的就是為了國家的安全和香港的安定和繁榮。提名委員會制度是一項偉大的發(fā)明,它不僅是民主選舉必備程序,而且對選舉民主具有過濾、糾偏和平衡的功能。同時它可以避免憲制危機,保證提名的候選人既被香港社會接受,也被中央政府認可。試想沒有提名委員會,香港人一人一票選出特首,假設選出的“特首”與中央對抗,企圖把香港變成反中、反共的“橋頭堡”,面對這樣的人,中央政府是否任命他,這樣會處在非常尷尬的狀況中。當然,泛民派的極端分子希望出現這種狀況。香港基本法在制定時已經考慮到這種情況,所以制度設置時就設立提名委員會,它是目前社會各種提名主張最好的安排,既防止反中的極端分子混入特首候選人,又體現廣泛代表性和均衡參與,是帶有香港民主特色的探索。
2、繼續(xù)宣傳“一國兩制”,這是一個長期的任務
不要認為香港回歸已經有17年,對“一國兩制”的認識已經沒有問題。其實不然,香港許多人對“一國兩制”,沒有從內心上真正接受,沒有真正理解“一國兩制”的內涵,因此香港才會出現許多問題。社會仍然有少數人對“一國兩制”方針政策缺乏正確認識,不遵守香港基本法,不認同中央對香港的管治權。我們認為,香港許多問題的出現根源上就是對“一國兩制”沒有很好的認識。如果能正確認識“一國兩制”,香港許多問題都好解決。所以,繼續(xù)宣傳、普及“一國兩制”,要有持久戰(zhàn)的準備,把“一國兩制”講深、講透,深入香港民眾之心。
3、加大愛國愛港教育,爭取更多民心
香港社會非常復雜。香港的泛民派習慣提出一些政治口號嘩眾取寵,在香港是有一定的市場。所以我們應該加大愛國愛港的教育,比如積極推動國民教育、公民教育,有助于香港市民對國民身份的思考和認同。加強香港與內地各方面的聯系,使香港市民加深對國家的了解、加深理解中央政府對香港釋放的好意和善意,爭取更多的香港民心,使愛國愛港力量不斷增長。
4、加大政治人才培訓力度,確保政治人才為我所用
香港的親中方面缺乏政治人才,尤其現在建制派人才沒有梯隊,后勁不足。而政治人才不是天生就有,需要鍛煉、培訓。我們應該做好長期與反對派斗爭的準備,要加大政治人才的培訓。政治人才的培養(yǎng)要多放到政治參與中,放到法制、政策制定中磨練。像譚耀中那樣,他在30多歲成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經過20多年的磨練,成為民建聯的領軍人物,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榜樣。我們應該把有培養(yǎng)前途的年青人放到各種環(huán)境,在大風大浪中鍛煉成長,為以后香港的政壇注入新鮮力量,為參加區(qū)議會、立法會以及行政長官的普選做好組織準備。
【參考文獻】
【1】2014年8月3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作出《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qū)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決定》
【2】鄒平學.論行政長官普選時提名委員會提名機制的法律依據和制度理性[J].武漢大學學報,2015(1)
【作者簡介】
陳江玲(1953—),女,廣東人,廣州工商學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香港問題。
王麒(1988—),男,陜西人,廣州工商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香港問題。
(責任編輯 馬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