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政治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8)
【摘 要】本文闡釋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蔣介石政府、汪精衛(wèi)偽政府、共產黨三方對三民主義的理解及實踐,認為中國共產黨對三民主義的理解和踐行是符合孫中山三民主義思想精髓的,是孫中山三民主義思想的繼承者。
【關鍵詞】三民主義;抗日戰(zhàn)爭;國民黨;汪偽政權;共產黨
“三民主義”思想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思想,是由孫中山先生提出并在隨后革命實踐中得到豐富和發(fā)展的民主革命綱領,它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對社會發(fā)展起了重大的積極作用。在大革命時期,孫中山接受共產國際和中共的幫助,順應歷史潮流,使“三民主義”思想煥發(fā)出新的生機,發(fā)展為“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工農”的新三民主義。然而,在孫中山去世后,三民主義思想作為國民黨的政治綱領,后繼者對其的解讀出現(xiàn)了形形色色的聲音。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三民主義”思想作為第二次國共合作的重要基石,國共雙方對其有著不同的解讀,汪偽政權也提出了不同觀點。
一、國民黨的法西斯化的“三民主義”
法西斯主義最早誕生于意大利,希特勒的國家社會黨即“納粹黨”奪取德國政權后叫囂將以法西斯革命征服全世界,推動歐洲一些國家壟斷資產階級集團和日本帝國主義迅速走向法西斯化,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自然也受到影響。早在1931年 5月5日“國民會議開幕詞”中,蔣介石就閃爍其詞地倡導在中國推行法西斯主義,他提出“法西斯蒂之政治理論”,“依國家機體學說為依據(jù),以工團組織為運用,認定國家為至高無上之實體。國家要求國民之任何犧牲,為民族生命之綿延,非以目前國家福利為準則統(tǒng)治者與社會并存而無后先,操之者即系進化階段中統(tǒng)治最有效能者。國家主義既為神圣,縱橫發(fā)展,遑恤其他。國際上之影響,是否符合大同原則,不待智者而知?!庇纱丝梢娛Y介石對法西斯主義的青睞,而他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的一系列做法,也一直致力于將法西斯主義與三民主義嫁接。
在法西斯主義還未臭名遠揚的上世紀30年代,為實現(xiàn)個人獨裁的目的,蔣介石及其追隨者們就一直在宣揚法西斯主義,吹捧個人獨裁。他們宣揚法西斯主義,并非赤裸裸的吹捧法西斯,而是將法西斯的精神注入三民主義內,從而為法西斯主義披上三民主義的外衣。到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鑒于法西斯主義已經臭名昭著,蔣介石雖不再提及“法西斯”,但實際做法上仍然是將法西斯主義改頭換面地與三民主義融合在一起,使三民主義法西斯化,這一點在蔣介石發(fā)表于1939年的《三民主義之體系及其實行程序》和1943年的《中國之命運》這兩本代表作中顯而易見。在《三民主義之體系及其實行程序》中,蔣曲解國民黨一大上提出的三民主義,不提反帝的民族主義,不要“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權主義,“耕者有其田”的民生主義,單純以戰(zhàn)時“情”、“法”、“理”三字解釋三民主義,民族主義僅僅是“人類天然具有的感情”,民權主義就是“新專制主義”的法治與法律,民生主義就是虛有其表的“協(xié)調公私經濟”,國民黨一大上通過的三民主義已然面目全非。在《中國之命運》中,蔣介石竭力抬高三民主義、國民黨并制造對蔣介石的個人崇拜。《中國之命運》稱三民主義是“國民革命永遠不變的最高原則”,著力渲染“一個主義”,“一個黨”和“一個領袖”。表面看來,這一切似乎是為了統(tǒng)一民眾思想于三民主義之上,而實際上則是為了集權統(tǒng)治,為了個人獨裁,同時排斥中共的存在,這都是典型的法西斯主義的特點。
二、汪偽政權賣國的“三民主義”
在汪精衛(wèi)未投敵之前,日本的漢奸政權在其宣傳中主要是編造的所謂“王道主義”和“新民主義”來對抗三民主義和共產主義。汪精衛(wèi)投敵后,向日本人獻策,主張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積極爭奪三民主義正統(tǒng)從而實現(xiàn)以“三民主義”對抗“三民主義”。汪精衛(wèi)在1938年12月29的日《艷電》中聲稱:“三民主義為中華民國立國之最高原則,一切違背此最高原則之組織與宣傳。吾人必自動的積極的加以制裁,以盡其維護中華民國之責任。”
為博得日本人信任,汪精衛(wèi)在1938年8月召開的偽“國民黨六大”上,竭力歪曲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關系,其具體表現(xiàn)即為大會宣言。至此,汪精衛(wèi)偽三民主義正式出籠,日本政府對此十分贊賞。隨后,汪精衛(wèi)按照日本人的指示,刻意歪曲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他公然宣稱,日本提出的旨在滅亡中國的“善鄰友好、共同防共、經濟提攜”三原則,“就是三民主義的根本精神”,他們叛國投敵的所謂“和平運動的基本原則和三民主義的根本精神是一致的、吻合的”,這就是“三民主義的真諦”。汪精衛(wèi)還極力宣揚歐美是亞洲的敵人而日本侵略者是中國的伙伴,將民族主義歪曲為日本所謂的“大亞洲主義”,鼓吹中日合作,共同復興亞洲。簡而言之,經過汪偽政權歪曲后的三民主義,是混淆是非的反動理論,是汪精衛(wèi)給自己投降叛國找的擋箭牌,毫無可取之處。
三、中國共產黨“革命”的“三民主義”
中國共產黨對三民主義的認識一直處在一個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在大革命失敗后,中共曾一度受左傾關門主義影響,將三民主義作為斗爭的對象,但在瓦窯堡會議后,中共確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政治路線,對三民主義作出新的評價,為國共實現(xiàn)第二次合作奠定了思想基礎。
1937年7月15日, 中國共產黨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中鮮明地指出;“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為中國今日之必需, 本黨愿為其徹底實現(xiàn)而奮斗。”但此處的三民主義,并非是蔣汪之流篡改后的三民主義,而是國民黨一大上通過的“聯(lián)俄、聯(lián)供、扶助工農”的新三民主義,實現(xiàn)此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并不沖突。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一文中指出:“三民主義有它的歷史變化。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的三民主義,曾經因為孫先生與共產黨合作加以堅決執(zhí)行而取得人民的信仰,成為 1924 年至 1927 年的勝利的革命的旗幟。但是,1927年國民黨排斥共產黨(清黨運動和反共戰(zhàn)爭),實行相反的政策,招致革命的失敗陷民族于危險的地位,于是三民主義也就失去了人民的信仰?,F(xiàn)在民族危機極端嚴重,國民黨已不能照舊不變地統(tǒng)治下去,因而全國人民和國民黨中的愛國分子,又有兩黨合作的迫切要求。因此,重新整頓三民主義的精神,在對外爭取獨立解放的民族主義、對內實現(xiàn)民主自由的民權主義和增進人民幸福的民生主義之下,兩黨重新合作,并領導人民堅決地實行起來是完全適合于中國革命的歷史要求,而應為每一個共產黨員所明白認識的?!彼裕肮伯a黨的民主革命綱領,與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所宣布的三民主義的綱領,基本上是不相沖突的。因此,我們不但不拒絕三民主義,而且愿意堅決地實行三民主義,而且要求國民黨和我們一道實行三民主義,而且號召全國人民實行三民主義。我們認為,共產黨、國民黨、全國人民,應當共同一致為民族獨立、民權自由、民生幸福這三大目標而奮斗?!贝送?,針對蔣介石、汪精衛(wèi)等的“限共”“溶共”“反共”政策,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只有國民黨一大重新解釋的三民主義才是新三民主義、真三民主義或者叫革命的三民主義。毛澤東說新時期的三民主義必須是“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義,沒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時期中,都是偽三民主義,或半三民主義?!?/p>
從中共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實際行動來看,中國共產黨一直是三民主義的忠實踐行者,無論是在抵抗日寇,為爭取民族獨立的軍事行動上,還是在不斷推進民主政權建設的“三三制”政府中,還是在發(fā)展生產改善民生的生產建設中,都能見到無數(shù)共產黨員在為實現(xiàn)三民主義而奮斗。
四、誰才是真正地繼承者
通過對比國民黨、汪偽政權和中國共產黨三方對三民主義的認識和實踐情況,我們不難看出對于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到底哪一方做出了正確的解讀?;蛟S在國民黨一大上孫中山重新解釋的新三民主義在內容上新舊交雜,存在很多的不完善,使后繼者在解讀上存在很多可能性。但歷史已經證明,在抗日戰(zhàn)爭這個民族危亡關頭,正是沒有背棄三民主義真諦的共產黨,帶領著中華民族激流勇進,贏得了真正地勝利!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6.
[2]毛澤東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6.
[3]劉建清,李振亞主編.中國近現(xiàn)代政治思想史.南開大學出版社,1993.12.
[4]宋進.挈其瑰寶—抗戰(zhàn)時期中共與三民主義研究.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12.
[5]張軍民.對接與沖突:三民主義在孫中山身后的流變(1925—1945),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2.
【作者簡介】
于舵(1989.3-)男,陜西商洛人,西安政治學院研究生管理大隊學員16隊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黨史。
(責任編輯 馬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