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漢代以前的皮影戲,曾是鄉(xiāng)間逢年過節(jié)不可或缺的重要娛樂?!瓣兾髅髑迤び八囆g(shù)展”在西安唐皇城墻含光門遺址博物館舉行,展出的孤品《鬧社火》成套皮影,鋪了整整一面墻,從中能感受到昔日陜西過年的民俗氛圍。

展出的340件皮影,是從石泉中壩大峽谷景區(qū)民俗博物館收藏的4000多件皮影中挑選出來的,都是明清時期的皮影珍品。展出的主要類型包括頭譜、宮殿、動物、人物、花木亭子、神話傳說等8大類,還有《鬧社火》《三打祝家莊》《青獅吐八寶》等成套皮影。
其中最為珍貴的就是一套孤品《鬧社火》,由一件件皮影組成一個悠長的社火隊(duì)伍,前面是8名大漢開道,隨后儀仗隊(duì)、舞龍舞獅隊(duì),后面跟著一個牛車上搭建著幾個舞臺,上面正同時演著三出戲,當(dāng)年這樣舞臺上的戲會隨時變換。牛車后面則跟著一個龐大的雜耍團(tuán),在表演雜技等各種絕活……記者獲悉,這套孤品《鬧社火》原本有300多件,曾經(jīng)在德國等國外博物館展出引發(fā)轟動。它就像是另一種影像,記錄下了明清時候陜西鬧社火的宏大場面。
此次展覽為期90天,將于4月28日結(jié)束。
(責(zé)任編輯 師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