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然覺得自己是幸運的,與他同期或者比他更早學藝的眾師兄弟們,依然在別人的工作室做技工,而他不僅有了自己的工作室,還成為了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傳承人。
他的幸運,或許也在于他的“心很大”。他說,“我都是早早設想未來幾年要干什么,并且都努力完成了這些目標?!?/p>

焦連生和他的皮影作品
致力于皮影藝術的保護和傳承,焦連生在學藝之初其實是沒有這個意識的,“只是越干這行,越想做出點名堂來”。
焦連生一展開笑臉,瞬間就化身為暖男,讓記者與那個在電話里語速極快、語氣冷淡的人無法合并起來。
他還是個很細致的人,前一晚就在微信上將自己工作室的位置用騰訊地圖發(fā)了過來,還叮囑說工作室裝修未完成,非常冷,要多穿衣服。
西安大雪紛飛的清晨,60多公里外的閻良卻看不到任何下雪的痕跡。
焦連生位于閻良區(qū)譚家村村委會二樓的工作室,也叫閻良皮影雕刻技藝譚家村傳習所。辦公室里的三張桌子,擺滿了焦連生的畫稿和全套的刻刀,還有裝璜好的手工皮影作品。這些作品中最貴的一幅,標價人民幣兩萬多元。
華縣學藝
如果僅僅是從成功學意義上來講,焦連生無疑算是圈子中一個成功者的范例。事實上,當下的焦連生是讓人無法與一個初中畢業(yè)的80后農村青年相掛鉤的。
面對采訪和鏡頭,他毫不局促,顯然有過多次類似的經驗。對于記者提出的問題,他已經懂得輕重深淺的得體答復,并愿意給一些文字資料,可能是為了省去重復多次的述說。
但對于初識皮影的經歷,他倒是強調了兩次?!?003年在去內蒙古包頭的火車上,聽鄰座的一個老頭講起華縣的皮影戲,這是我第一次聽到‘皮影’這個詞?!边@一年,他與村子里很多同齡人一樣,初中畢業(yè)后就中止了學業(yè)。當時焦連生面臨著兩種選擇:“上技校,然后進飛機制造廠當一名技術工人;另一個選擇就是外出打工?!?/p>
因為閻良是國家的飛機制造基地,所以這里很多農家弟子一般都會選擇進飛機制造廠當一名技術工人。“每月有四五千元的收入,以后生老病死都不用發(fā)愁?!钡珡男〔幌矚g機械的焦連生卻拒絕了這條路,“我非常叛逆,就不想按步就班走大家都走的路”。
但是,被送到內蒙古包頭市的姑姑家打工的焦連生并沒有在那里找到想走的路。2005年,當他再次回到閻良時,聽說一位同學跟一個皮影藝人學做皮影,于是,他專門去華縣考察了皮影市場。“收入還不錯,回來就決定拜師學藝。”焦連生說。
2006年農歷正月十五,按本鄉(xiāng)本土的習俗,焦連生和父親帶著“四禮”(煙、酒、茶、點心),找到同學的師傅家,拜師學藝。
但這段學藝過程,只持續(xù)了四個月左右,因為師傅開始用機器制作皮影,而焦連生只想學手工雕刻皮影的技藝,于是,他離開這個師傅,直接去了華縣。
“我當時也不知哪兒來的那么大的勇氣,去了華縣找誰學?到底能學成什么樣子?以后如何發(fā)展?這些問題連想也沒想,就離開家了。”
跟第一個師傅學了四個月,焦連生已經掌握了一點入門的技藝,所以一到華縣,就在華縣皮影藝人張華周所辦的皮影學習班當上了一名技工,每月不僅有260元的底薪,而且每刻一個頭像,還能再掙5元。
在華縣,焦連生遇到學藝道路上的第一個坎。
“我居然不會畫圖?!苯惯B生說:“在老家跟第一個師傅學習時,畫稿都是用刻好的皮影墊在新的牛皮下拓著畫,可在學習班,他拿到真正的皮影圖稿是要自己在紙上畫,這才意識到自己根本不會畫圖?!?/p>
不會畫,就得使勁練習。焦連生至今還保存著一張很舊的貴妃頭像,四周已經破損。焦連生說,“這是我在華縣時自己設計的第一個頭像,后來用這張圖不知刻了多少貴妃頭了?!?/p>
發(fā)現自己與別人的差距,焦連生除了白天正常工作時間,晚飯后仍舊回到工作室練習畫圖雕刻。他也花了點別人沒有的巧心思,不僅圍著其他師傅轉悠,還幫師傅們磨刀。他的這點小心思師傅們當然也明白,樂得見這個聰穎的小徒弟,明里暗里給他教一些獨到的技巧。
焦連生承認,他做皮影的基礎技藝和技巧,幾乎都來自這個學習班。在這里的近半年時間里,他從潤皮子開始,不僅學會了畫稿、過稿、鏤刻、敷彩、發(fā)汗熨平、綴結合成的所有步驟,而且功底非常扎實。
特別是雕刻過程中最難的“雪花”這一技藝,是要求要做到“全鏤空而連綿不斷”的,焦連生學到最后,甚至有了超過師傅的勢頭。
在學習班里脫穎而出,讓焦連生產生一個錯覺,感覺自己學得差不多了?!昂髞聿粩鄬W習后,才知道其實這會兒才算是真正入了門?!?/p>
2006年10月底,焦連生離開華縣,回到了家中。
非遺傳人
回到閻良的焦連生,正式開始以制作皮影為生。
“家里有張八仙桌,坐上去有點高,我讓爸爸把桌腿鋸了一些,就趴在上面刻皮影?!边@一刻就是半年。
半年后,焦連生帶著自己雕刻的一百多個頭像,來到西安書院門,把幾家皮影店挨門走了一遍。他帶去的這些作品,是經過他改良的手工皮影,在當時的西安皮影市場根本沒人見過。
皮影店的老板們自然識貨,每一家店都想獨家出售焦連生的全部作品,焦連生卻不肯。“我也不知道那時候咋想的,就想著多認識幾個人,不然我以后的皮影賣給誰?”
市場的認可,為焦連生的作品打開了第一個營銷通道。他試著用同樣的方法,在上海的城隍廟先擺了個攤?!吧庖换?,自然會有店家來洽談代理,我就把市場給他,我撤走?!?/p>
很快,焦連生打開了上海、北京、敦煌等地的市場。
2008年,“第四屆中國西部文化產業(yè)博覽會”在西安曲江舉行,那是焦連生第一次參加會展。大概三米見方的展位,他一邊表演雕刻,一邊銷售自己雕刻的皮影。
“有一個大領導走到了我的展位旁邊,抬手一點,用手指畫了一個圈,后面的工作人員立刻走過來買我的皮影?!苯惯B生說起第一次參展的經歷,仍然很興奮,“領導對我說,這些東西很好,多刻,有希望!好好干!那時我了解到,他們買回去是做禮品的,我開始知道可以將皮影做成中高端禮品,這是一個新思路?!?/p>
焦連生對于自己是個“幸運兒”的認知,始于2009年的夏天。
當時,西安市正在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閻良區(qū)的民間藝術并不多,所以當地有關部門對皮影非常重視。焦連生的第一個師傅忙著做機器皮影,對普查工作不熱心,普查員就找到了焦連生。
當時,焦連生的皮影作品《龍鳳》在第一屆閻良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節(jié)中榮獲一等獎,普查員就決定將焦連生申報上去。
“當時的申報文案寫得非常好?!苯惯B生一直覺得,如果不是這份文案寫得出色,他未必就能幸運地成為西安市最年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但那位普查員卻對他說:“還是你的作品出色,如果作品不行,我的文案再好,那么多專家也不會通過的?!?/p>
先前在家蟄伏三年勤學苦練的焦連生,是個只知道畫圖、雕刻的“匠人”,參加完這次非遺申報的工作后,他開始腦洞大開?!斑@是一個轉折,我感覺到皮影的厚重,我開始關注文字記載的東西和皮影的發(fā)展傳承?!?/p>
其實,成為非遺傳承人,完全不在焦連生設想的人生計劃中,“純屬是個意外之喜”。按他的設想,勤學苦練幾年,能用自己的作品打開市場,靠做皮影養(yǎng)活自己,就是很大的成功。
為了這個目標,焦連生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
2015年10月5日,焦連生在微信朋友圈發(fā)道:“秋天了,膝蓋開始疼了?!?/p>
膝蓋疼就像一個按鈕,按一下,就能拉出焦連生存儲的記憶:“開始的那幾年,有時候客戶趕著要貨,最多的時候三天就睡了四五個小時。尤其到了冬天,房間沒有爐子,我每天熬夜刻皮影,硬是把腿和后背凍壞了。如今天氣一涼,總要腿疼?!?/p>
客戶漸漸多起來后,焦連生也嘗試做新的圖樣?!袄鲜强掏瑯拥臇|西,不推陳出新,市場就會萎縮的?!弊蠲Φ臅r候,焦連生的日夜是顛倒的,“每天中午兩點起床,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早上七點,煮一碗面吃,然后睡覺,中午兩點再起來繼續(xù)工作?!?/p>
在此期間,焦連生還騰出時間,跑到禮泉拜老藝人張志和學習技法。后來他聽說華縣的老藝人汪天穩(wěn)技巧更高,又跑去繼續(xù)拜師。
勤奮再加上天資聰穎,焦連生的技藝不僅提高很快,而且頗有創(chuàng)新。在非遺傳承人申報過程中,專家給他的評價是:“刀法旋轉自如,雕刻的人物圖案縝密精細,色彩沉著渾厚,麗而不艷??此淖髌?,絲毫感覺不到年輕和稚嫩,反而會使人更深地體會到作者對皮影藝術的深刻理解和無限熱愛?!?/p>
2010年11月,焦連生被正式授予“西安非物質文化遺產閻良皮影雕刻技藝傳承人”。
守望皮影
剛剛過去的2015年對焦連生來說,家庭事業(yè)都收獲頗多。
他有了女兒,“內心變得更加溫和與堅韌”。
年末,他的譚家村傳習所被授予“西安市非遺保護工作先進集體”。
在女兒出生前,焦連生參加了政府舉辦的西安和韓國晉州之間的交流活動。但這次的韓國之行,與2014年去新西蘭文化交流一樣,都沒有達到焦連生預想的效果?!皼]事兒,這皮影手藝就是咱純中國的,外國人接受起來慢一些。反正我還年輕,就耐心等,等到機會來了,我也不會被錯過?!?/p>
從2014年春節(jié)開始,焦連生又把自己的皮影拿到西安城墻燈會上去參展,他發(fā)現,每次都會有很多外國人來參觀。
而焦連生發(fā)在微信朋友圈里的,大多是帶有“雞湯”般的文字:“在手藝人心里,人生很慢,一輩子做好一件事,一生只愛一個人。一輩子總讓一些善意執(zhí)念推著向前,我們因此能愿意聽從內心的安排專注做點東西,至少對得起光陰歲月?!?/p>
焦連生說的執(zhí)念,就是皮影。如今陜西全省大約有200多位從事皮影雕刻的藝人,但大多都上了年紀。40歲以下的也就50人左右,而焦連生目前是閻良最年輕的藝人。
為了自己的執(zhí)念,焦連生從2010年開始到處尋訪埋藏在民間的皮影老藝人和老圖像。“好多老的皮影早就被一些敏銳的收藏家們收走了,但我收集老圖紙、老故事,只有收集他們記憶中的老故事和老皮影,我才能知道得更多?!?/p>
尋訪到華陰的一位老藝人后,焦連生為了學藝,就在老人家的灶房里搭了一個板,住了一個星期?!拔液退抖剂?,莊稼也聊,也幫他放羊,給他燒火,他干啥我就跟著干啥。他就給我說一些做皮影的老故事,有時還能看到一些殘存下來的老皮影的樣子。”
一個偶然的機會,焦連生看到一張老圖紙,線條很好,卻不認識,回家悶頭哭了一場。從2013年開始,他就時刻想著一件事,“用幾年的時間把收集到的1000多個老皮影,都刻上兩三套?!边@個過程里,他設想著要全部自刻自染,做皮影博物館。
皮影行當里有句名言:三分刻七分染。染色是焦連生近幾年和師傅們學的,但他動了點腦筋,老方法用完全植物的染色法,容易掉色、發(fā)暗,他嘗試的新方法加進了畫畫的顏料,作品變得更鮮艷明媚。
在刻皮影、做展會之余,焦連生結識了很多知名的藝術家。觸類旁通的各種交流,開闊了他的視野。他突然覺得,自己如果繼續(xù)只雕刻皮影,就會像很多埋在鄉(xiāng)野的老藝人一樣,“人走了,把自己的手藝也帶走了,更把古老的文化也帶走了”。他收集到幾張曾經流傳于關中北部的灰皮影,一了解才知道,這種能卷起來帶走的皮影,如今早就失傳了。
“我應該做更多的事情,除了雕刻和染色的技藝,還要做一些研究。只有做皮影的文化研究,才能在這個領域站到一個高度?!庇谑?,焦連生開始搜集所有與皮影有關的書籍、文字記載、圖片,拜訪他聽說的每位藝人。
作為非遺傳承人,焦連生還有一項負責傳承皮影的工作。他開始收弟子,并以“關中道上的皮影”為課題,研究陜西皮影的歷史。做了這個課題,積累了一些知識,他就寫了一個簡易實用的皮影教材,“來學的人一看教材,就能對陜西皮影有一個宏觀的認識”。
但是,焦連生招的幾個90后的弟子,卻讓他教起來有些吃力,“說不學,連招呼也不打就不來了?!彼氡M快建立一個手工制作皮影的班底,一方面把技藝傳承下去,另一方面守住傳統(tǒng)手工皮影的市場。“傳統(tǒng)工藝沒有生存空間了,這門老祖宗傳下來的藝術就真得完全滅亡了?!?/p>
焦連生工作室隔壁有個大房間,是村委會為他準備的練功房。
焦連生說:“早年間,皮影的制作本意就是為了表演,如今的工業(yè)流水制作線,是制造不出來一個真正皮影藝術家的。”他準備用以后十年的時間,學習皮影表演,讓自己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皮影藝術家。
(責任編輯 馬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