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部網(wǎng)訊(王德銘)近日,延安實驗小學在陜西省機器人大賽中斬獲佳績,榮獲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三項、三等獎兩項,共計六個獎項。這一輝煌成就,無疑讓人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欲與天公試比高”的壯志豪情。陜西省“筑夢杯”機器人大賽作為世界機器人大賽的選拔賽,匯聚了眾多省級名校的精英,如西工大附小、高新一小等,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延安實驗小學能在此類大賽中脫穎而出,其成績含金量不言而喻。

這份榮耀的背后,是延安實驗小學對“延安精神育人”理念的深刻踐行。學校不僅注重知識的傳授,更重視對學生科學熱情、科學素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旨在培養(yǎng)面向未來的科技創(chuàng)新型人才。這種教育理念與“唯分數(shù)論”的機械教育形成了鮮明對比,體現(xiàn)了教育家對學校教育評價的全新認識。
在多元化的社會中,學校與家長在教育理念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博弈。部分家長為了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盲目追求課外補習和高強度家庭補習,這種做法不僅不利于孩子的成長,還可能給孩子帶來心理負擔。延安實驗小學在“雙減”政策實施過程中,也面臨著這樣的挑戰(zhàn)。學校減負后,部分家長反而增加了孩子的學習負擔,導致孩子周末幾乎都在校外培訓班度過。這種教育理念與學校的教育理念產(chǎn)生了沖突,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尋求平衡點。



為了打破學校教育中機械唯物主義評價教學的局限,延安實驗小學在全校范圍內(nèi)營造了尊重科學、鼓勵創(chuàng)新的良好氛圍。學校不僅注重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更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包括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等方面。這種全面系統(tǒng)化的教育評價,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延安實驗小學在科普教育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培養(yǎng)了一批具有科技前沿觀念、新方法和新思維的學生。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學校對科普教育的重視和投入。然而,科普教育的實施并非學校單槍匹馬就能完成,還需要家長和社會的共同參與。因此,學校努力將家長轉(zhuǎn)化為潛意識的科技家長,充分發(fā)揮社會、家庭兩個方面的因素,拓寬科普教育的覆蓋面,深化科普教育的長遠效益。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從原子能時代到太空時代、信息時代,再到如今的生命科學時代,整個社會都面臨著新科技革命的嚴峻挑戰(zhàn)。延安實驗小學加強科普教育,不僅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更是為了讓學生在未來的科技競爭中占據(jù)有利地位。學校的這些努力,不僅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也為推動全市學校教育評價注入了強勁動能。
責任編輯:石逸龍/《新西部》雜志 · 新西部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