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部網(wǎng)訊(張晉通訊員楊軍 郭文玲)2015年以來,澄城縣司法局通過倡導推進“四先行”,有效的提升了調解的成功率。今年截止8月份,該縣各級人民調解組織共排查調解社會矛盾糾紛850余件,調處成功率達100%。有效減輕了政府維穩(wěn)壓力,維護了社會和諧穩(wěn)定。
一是構筑調解網(wǎng)絡,確保調解工作先行預警。縣司法局完善了以縣、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三級信息收集、輸送、處理為一體的暢通機制,實行敏感信息即時報,健全比較完善的維穩(wěn)信息預警體系,使不穩(wěn)定因素和苗頭性糾紛及時掌握,有效做好預測預警工作。
二是強化人員排查,確保重點對象先行引導。深入排查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圍繞水污染治理、土地征用、房屋拆遷、勞資糾紛、醫(yī)患糾紛等重點領域,深入開展大下訪、大排查、大調處活動。對排查的重點對象,由鎮(zhèn)(街道)司法所、村委會調解員做說服教育工作,盡早轉化。把工作重點放在情緒偏激的對象上,有的放矢做好教育疏導工作。對有些因不滿情緒而蓄意制造矛盾的,由基層司法行政人員主動上門疏導,曉以情理。
三是掌握信息動態(tài),確保敏感時期先行穩(wěn)控。通過制定防范預案,按照“宜疏不宜堵,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結,宜緩不宜激”的原則,勸解引導,妥善控制,及時處理各種社會矛盾。針對“兩會”敏感時期,各基層司法所行政人員要密切關注,工作主動靠前,及時掌握人員信息動態(tài),能解決的當場解決,暫時不能解決的做好說服勸解工作,妥善控制、及時處理可能引發(fā)群體性事件的社會矛盾。
四是建立長效機制,確保重大糾紛先行調解。基層矛盾糾紛堅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zhèn)(街道)、矛盾不上交”。在以“一中心”與“三縱五聯(lián)”相結合的調解網(wǎng)絡基礎上,在全縣各鎮(zhèn)(街道)全面推廣“主任坐班制”,著力推進醫(yī)患糾紛、婚姻家庭糾紛、勞動爭議人民調解委員會等網(wǎng)絡建設為重點,不斷延伸行業(yè)性、專業(yè)性、區(qū)域性調委會觸角,形成了多層次、寬領域的組織網(wǎng)絡體系,有效提高矛盾調處的專業(yè)性和時效性。不斷推動調解工作制度化、規(guī)范化、信息化,努力將社會矛盾及時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
(編輯 常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