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自偷自偷手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视频,免费国产午夜视频,亚洲国产欧美日本精品

  • <s id="4u6jw"></s>
    
      • 掃一掃上新西部網
      • 不良信息舉報窗口
      您的位置:
      當前位置: 首頁 >> 調查筆記 >> 正文
      武功土織布:重拾回來的非遺技藝
      2021-07-01 12:05:19 來源:《新西部》2021年第5期 作者:呼東方

      ◎呼東方

      非遺項目保護“應當絲毫都不能更改原汁原味風貌的保護”?還是“應當讓其在社會生產中不斷自我革新的活態(tài)保護”?趙哲選擇了后者。在趙哲看來,“武功土織布技藝在民間能被重拾回來,完全是因為有了市場需求,這個產業(yè)才有了重新活下去的空間。只有在生產中不斷地順應著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這項技能才可能真正得以保護下去,不致絕跡?!?/span>

      在咸陽的武功縣城里問起土織布,街上的行人就會隨口答道:那不就是蘇繪土織布嘛,在姜嫄路那邊呢。在武功縣城里沿著蘇武大道由南向北前行,遠遠就能看到一個寫著“蘇繪土織布”幾個大字的巨幅招牌。此時是上午九點多,蘇繪古紡剛剛開了店門,顧客不多。武功縣目前有四項省級非遺保護項目,其中兩項就與土織布有關。一項是土織布技藝,另一項是蘇蕙織錦回文與武功民間送手絹風俗。這兩項技藝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都有趙哲的名字。趙哲有過從服裝培訓師轉為商場經營者的經歷,對他來說,土織布和他過去的專業(yè)有直接聯系。但從一個商人的理性角度考慮,他還得尋求能讓這項古老技藝存活下去的市場,才能讓這項技藝重新回到大眾的視野中。好在,適逢其時。

      重回人生的軌跡

      武功位于關中平原的核心地帶,這里是華夏農業(yè)始祖后稷教民稼穡之地,也是前秦才女蘇蕙故里。據傳蘇蕙用五彩絲線織成詩文,即左右、上下、巡回誦讀,皆成詩篇的《回文璇璣圖》,被武則天譽為“超今邁古”。這織字成錦的技術,就是武功傳統紡織的巔峰之作。

      ▲趙哲和他的織女團隊

      武功曾一直是陜西棉花主產區(qū),為土織布提供了優(yōu)質的原料。土織布在武功一帶歷史悠久,農家婦女祖祖輩輩紡線織布,母傳女,婆傳媳,“織女”成了武功農村婦女的代名詞。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土織布的命運也和許多傳統手工技藝一樣,漸漸淡出百姓生活。2005年年初,趙哲在武功各個鄉(xiāng)村走訪時發(fā)現,土織布技藝已經瀕臨絕跡。于是,他產生了將這項民間技藝重新拾回的想法,因為在他的記憶里,祖母與母親紡織布的景象,曾經是那么美好的畫面。非遺項目保護“應當絲毫都不能更改原汁原味風貌的保護”?還是“應當讓其在社會生產中不斷自我革新的活態(tài)保護”?趙哲選擇了后者。他說:“武功土織布技藝在民間能被重拾回來,完全是因為有了市場需求,這個產業(yè)才有了重新活下去的空間。只有在生產中不斷地順應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這項技能才可能真正得以保護下去?!?005年之前,已經走上人生另一條軌跡的趙哲,完全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再回到紡織與服裝這一行。此時,他已是武功、周至一帶風生水起的商人,經營著多家連鎖超市。其實,在1996年前,趙哲就在武功當地頗有名氣,彼時的他憑著精湛的裁剪技藝,不僅成為武功縣高級職業(yè)中學的服裝教學及服裝裁剪技術的專業(yè)老師,還考到了國家二級服裝技師證書,并創(chuàng)立了一個自己的服裝品牌。離開服裝行業(yè)后,趙哲進入商界,那些年正是超市進入四五線城市的最佳時機,他一路高歌猛進,自然成了縣城里眾人所知的“能人”。據趙哲回憶,2004年左右,武功縣政府開始尋求建立本地特色農業(yè)框架,政府主導在各鄉(xiāng)村開展“一村一品”試點?!翱h里的主要領導經過考察后,覺得我對紡織和服裝比較專業(yè)一些。另外又精通市場經營,對人員、組織管理也比較在行,就找到了我?!碑敃r的武功縣政府力圖通過對蘇蕙故里這一文化標識的挖掘,將散落在鄉(xiāng)村、田野、民間的土織布技藝重新恢復起來,并將其培養(yǎng)成一種特色經濟模式,為鄉(xiāng)村發(fā)展和農民致富找到一個突破點。應當說,時任武功縣政府領導的確獨具慧眼。當時的中國社會經過多年快速發(fā)展后,消費者又開始追求返璞歸真,生態(tài)環(huán)保的意識也越來越濃,傳統老土布恰好吻合了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翱h上領導起先也考察過別人,最終找到我的時候,我當場既沒有答應,也沒有拒絕。那會兒我是心里沒底啊,我對土織布沒有太多了解,不知道市場的需求前景,更不知道民間掌握土織布技藝的老人有多少,技術程度是什么樣子?!壁w哲說,他用三四個月時間,對全國土織布的行情和市場做了一次調研和考察,還學會了在網上查找資料,又按著別人提供的線索,跑到一些還有土織布痕跡的村子,尋訪掌握這項技藝的老人,慢慢地對土織布有了新的了解和認識。于是,他給縣上回應:“這事我可以搞?!倍嗄旰?,回憶起這段往事,趙哲感嘆:“當時的選擇是對的?!?/p>

      如何讓昨日重現

      2005年8月,趙哲以“蘇繪”注冊商標,注冊資金1000萬元,成立了咸陽蘇繪民間手工工藝精品專業(yè)合作社。2006年11月,蘇繪手織布系列產品首次在第十三屆中國楊凌農高會上亮相,就榮獲“后稷特別獎”。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趙哲先是在各村摸底,組織了50多位還掌握織布技藝的中老年婦女,成立了武功縣第一家土織布專業(yè)合作社?!斑@項手藝農村人扔了三四十年了,現在突然又有人開始組織,對她們來說這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所以發(fā)展土織布,可以說是很順應民心?!壁w哲說:“這項技藝主要是由農村年長婦女掌握,而當時她們外出打工已經很難找到工作,待在家中又掙不到錢,所以得知可以織布賺錢,她們都非常踴躍?!彪m然如此,合作社起步時,還是受到不少質疑,一個是這玩意兒到底有沒有人買,一個是到底能不能掙到錢。合作社將原材料發(fā)給織戶,收布的時候帶上尺子,按織布的長度付報酬。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趙哲和工作人員走一個村住一個村,掌握織女們的工作進度。隨著織布技術越來越熟練,一些織女每天可以織七八米布。農村婦女都是利用農閑或者是做完家務的時間來織布,但一天下來的收入,卻和外出打工的男人差不多,于是,更多心靈手巧的婦女加入進來,其中包括很多年輕婦女。最早發(fā)展土織布的南可村,5個月后就有了50臺土布機,從事加工的婦女有180多名。村干部說:“每年農閑有100天,這100天,我們村民靠土布能掙100萬元。”武功縣政府為了支持趙哲的合作社發(fā)展土織布,專門出臺了一項激勵政策:織戶購買土織布機,政府補貼200元,織戶自掏360元。并且這360元錢也是合作社從付給織戶的勞務費里扣,農民不用掏現錢。

      ▲蘇繪土織布位于武功縣城的門店

      半年過后,武功縣很多鄉(xiāng)村都能看到土織布機,也能聽到“吱吱吱吱”的紡車聲。當時發(fā)展最快的南可村還在縣城中心廣場舉辦過“百人百機”展示織布活動,引起轟動。土織布是一項手工技能,布匹的質量與織女技能高低有直接關系。剛開始的時候,很多織戶織好的土織布粗細不均,毛毛糙糙,圖案五花八門,出現客戶退貨現象,也讓合作社的信譽受損。趙哲與請來的三名技術指導和各村的技術員一起找原因,還到西安工程大學找紡織學院的專家教授請教,一起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發(fā)現問題出在線的質量上。織女紡的線,粗細及顏色的掌握,因為每個人技術的差異,無法做到完全一致,這樣織出的布,質量也很難做到一模一樣。趙哲立即改變生產流程,省去了紡線環(huán)節(jié),直接給織戶發(fā)紗線。“公司把紗線標準定好,比如這批訂單要使用新疆長絨棉32支、單紗,確定好原材料,技術人員再根據花型,把色線發(fā)到農戶手里,剩余的工序按傳統手藝來完成?!壁w哲介紹說。2006年楊凌農高會上,蘇繪土織布展臺被圍得水泄不通。武功織女在35臺織布機、5臺紡車及5臺捶布石前現場表演紡線、上機織布、捶布等工藝,她們精湛的表演、嫻熟的手工技術吸引了人們駐足觀看?,F場還循環(huán)播放著解說詞:繪純棉土布,是蘇蕙家鄉(xiāng)人民將“蘇蕙文化”與傳統紡織工藝自然整合,采用本地綠色優(yōu)質純棉材料,由經驗豐富的農村婦女手工織成,蘊含著無限的時尚魅力和農耕神韻。武功縣把土織布作為“一村一品”的主導產業(yè),打造強勢品牌,帶動農民走向富裕??h上成立了“蘇繪民間土織布工藝品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協會+農戶”的管理模式,免費教群眾技術,實行訂單化生產。如今,在武功縣,到處都是紡車飛轉,機杼聲聲,到處都是紅紅火火的織布場面。蘇繪土織布在楊凌農高會一舉成名。趙哲說:“2007到2008年,蘇繪土織布是陜西對外交流的一張名片。當時政府采購量非常大,已經到了供不應求的程度。我們當地的織戶達到4000多戶,織戶甚至還發(fā)展到了周至和藍田。”

      ▲蘇繪土織布開發(fā)的新品

      據蘇繪合作社提供的資料顯示,自創(chuàng)立以來,蘇繪土織布已經帶動全縣9個鄉(xiāng)鎮(zhèn)128個村子3000多戶參與合作社的生產經營,解決了5000多名農村剩余勞動力以及35名貧困婦女的就業(yè)問題。在具體工作中,合作社以蘇繪傳承的民間藝術大師及紡織業(yè)教授為研發(fā)團隊,20名技術員免費為織戶進行織前培訓、織中指導、織后統一質量驗收回收,使織戶不用承擔任何經營風險。在手工布藝產業(yè)的帶動下,現在每人每年可織布800-1500米,人均年收入12000-18000元。目前蘇繪合作社年產值30萬件,年銷售7927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09年5月,蘇繪專業(yè)合作社被縣政府確定為武功縣農民工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孵化基地。也是這一年,武功土織布技藝成為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非遺要傳承重在創(chuàng)新

      只要有趙哲參加的聚會,人們很難忽視他的存在。他自帶風頭,可以引吭高歌,也可以不帶講稿滔滔不絕半個小時,而且能對當下國家對農村的各項政策發(fā)表自己獨到的見解。有人評論:“這正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壁w哲善于抓住每個環(huán)節(jié)和機遇,這或許是一個商人的本能。從一定意義上講,若不是他的這種經商意識,武功土織布技藝未必能恢復發(fā)展到現在這種程度。趙哲帶給這項技藝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同樣不可小覷。在他看來,武功土織布這項非遺保護的傳統項目,需要保護的是織布環(huán)節(jié)這一項技藝,現在不可能再織老式布樣,產品得隨著時代走,得創(chuàng)新,才能讓這技藝存活下來。趙哲現在時刻關注和掌握國際、國內紡織品的流行風格和趨勢,從而決定產品的研發(fā)走向。蘇繪土織布從一開始就以柳條、彩條、方格、提花四大系列為基礎,用22種基本色線配色成花,經過72道傳統純手工藝精紡精織,保持了傳統的蘇繪織錦布藝自然天成的風格韻味,從而形成了新的獨具特色的關中土織布。經過十多年的發(fā)展,如今已經發(fā)展成為蘇繪實業(yè)公司的趙哲團隊擁有內外兩條線的研發(fā)團隊。趙哲是國家二級家用紡織品設計師,他的女兒學的也是紡織品服裝設計專業(yè),愛人也是市級非遺傳承人,織布技藝高超精湛??棽蓟剡€有10多位技術員,都是農村一線的能工巧匠。同時,趙哲團隊還借助西安工程大學紡織與材料學院的技術力量,聯合研發(fā)新產品。內外兩條線的研發(fā)團隊,讓蘇繪土織布相繼開發(fā)出手工家紡、養(yǎng)生用品、中式時裝、植物染、服飾等系列產品,100多種花色品種。近幾年,蘇繪土織布又開發(fā)出“喜上眉梢”“人間彩虹”“步步高升”“五福臨門”“七彩人生”“田園風”等風格多樣的產品,其中有十三項獲得國家專利,國家注冊商標十一件,在西北乃至全國手工織造行業(yè)處于領先地位。嘗到技術創(chuàng)新所帶來的甜頭,讓趙哲特別重視與高校的合作,現在的蘇繪實業(yè)公司不僅是“西安文理學院藝術設計系實踐教學基地”“農林科技大學教學實習基地”,還是“全國干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基地”,2019年被陜西省農業(yè)廳評定為首批28家省級農業(yè)產業(yè)化示范聯合體。諸多榮譽加身的趙哲,如今還是陜西省非遺產業(yè)促進會的副會長。他覺得自己參加陜西省非遺產業(yè)促進會以后,才有機會與全省、全國非遺傳承人有了頻繁接觸的機會?!斑@樣有助于相互學習和取長補短,對自己也能有所提升。另外,這個平臺對于非遺產品市場拓展的空間很大,有助于未來非遺產業(yè)之間相互抱團發(fā)展?!睂τ凇班l(xiāng)村振興,非遺先行”這一思路,趙哲非常贊同。他說,“鄉(xiāng)村振興二十字方針的第一條,就是產業(yè)興旺。產業(yè)多種多業(yè),我們非遺傳承人個個都是身懷絕技的產業(yè)領頭人。只有把自己掌握的非遺技藝通過產業(yè)轉化,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這個行業(yè)中來,才能實現非遺項目的保護,更能實現產業(yè)帶動鄉(xiāng)村振興這件事情。”按照這個思路,趙哲對以武功土織布帶動鄉(xiāng)村振興有了一個新的五年規(guī)劃,打算在蘇蕙故里蘇坊村打造一個以土織布作為主導產業(yè)的休閑旅游度假景區(qū)。據趙哲介紹,蘇坊村至今還保留著蘇家的牌坊,而且自然生態(tài)比較好,最早有幾家織戶加入到了蘇繪土織布合作社,但也沒有形成規(guī)模。蘇坊村規(guī)模很大,有二十四條街道,3000多村民?!拔蚁胪ㄟ^國家‘十四五’規(guī)劃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所提倡的產業(yè)興村,在蘇坊村以蘇蕙文化為切入點,形成以蘇繪土織布為主導產業(yè)的織布村,這個應當說是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趙哲興奮地說。

      (本文部分圖片由趙哲提供,特別致謝?。?/span>

      (責任編輯 王順利)



      讀取內容中,請等待...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12377
      手機舉報APP下載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029-85260304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擁有新西部網所有版權 備案號:陜ICP備06011504號-3 技術支持:錦華科技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