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自偷自偷手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视频,免费国产午夜视频,亚洲国产欧美日本精品

  • <s id="4u6jw"></s>
    
      • 掃一掃上新西部網(wǎng)
      • 不良信息舉報窗口
      您的位置:
      當前位置: 首頁 >> 調(diào)查筆記 >> 正文
      盧安克:只是個傳說
      2015-06-11 15:02:36 來源:新西部網(wǎng)-《新西部》雜志

      2009年6月,《新西部》發(fā)表《廣西有個盧安克》,報道了德國人盧安克在中國廣西貧困山區(qū)十多年的支教故事。其實,當時的盧安克正在受到各界高度關注,欽佩、仰慕、不解、猜疑、關心、期望紛沓而來,讓無所適從的他陷入艱難的抉擇之中。

      他說,在最艱苦的地方義務教學,這不是做慈善,而只是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是為了自己的自由。但是,之后的盧安克還是離開了廣西農(nóng)村而到了湖南長沙。

      2014年3月,盧安克出版了一本名為《是什么帶來力量——鄉(xiāng)村兒童的教育》,前不久,這本書獲得了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

      而不滿現(xiàn)狀的盧安克,或許還會有新的選擇。

      盧安克的新書《是什么帶來力量——鄉(xiāng)村兒童的教育》獲得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

      十六年前,德國小伙子盧安克只身一人來到中國西部的山村義務教書。

      后來,他將自己的教育經(jīng)歷與思考寫成了一本書,由中國致公出版社出版,2015年4月24日,這本名為《是什么帶來力量——鄉(xiāng)村兒童的教育》的書獲得了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

      然而,盧安克卻告知大家,他早已將文字,微博和自己名字的使用權都轉給了公益組織?!靶蜗蠛苈闊?,因為人不可能實現(xiàn)理想。無法滿足大家的期待時自然就成了假象。只有毀掉形象,人生才自在?!彼f。

      三到中國

      一切緣起于一次旅行。

      1990年,盧安克來中國旅游,感慨于這里朋友間可以如親兄弟一樣密切、融洽,便決定有機會要再來。

      于是,1992年,他爭取到了在東南大學建筑系當旁聽本科生的機會,后來又轉到廣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中文,期間他練成了一口流利的漢語。

      盧安克利用暑假在廣西做農(nóng)活,抗擊洪水,這些經(jīng)歷讓他深深愛上了廣西農(nóng)村,他覺得他的手和整個身體都很喜歡在勞動時跟泥土接觸。

      1997年,他再次來到中國,起先在北京作翻譯,但他覺得生活在城市里很不實際,便跑到廣西陽朔縣那個他已經(jīng)很熟悉的北溝村。

      在幫農(nóng)民干農(nóng)活之余,盧安克看到村里的許多孩子上不起學或輟學在家,便想給這些孩子們開一個學習班,義務教他們一些謀生本領,比如建筑、工業(yè)設計和德文;還可以承接一些設計項目,讓他們在掙錢的過程中完成學習。

      這是盧安克對中國教育最早的關注。這一年,他剛剛30歲。

      1997年9月,盧安克去南寧市公安局想辦外國人臨時戶口,結果因為他沒有就業(yè)證便在中國做事,被罰款3000元,并不得不離開中國。

      回到德國后,盧安克一邊在孤兒院照管孤兒,一邊將德國社會與中國社會作比較,希望可以在中國踐行他的教育理念。

      盧安克覺得,山區(qū)農(nóng)村的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的教育。于是,1999年3月,盧安克又返回了中國廣西農(nóng)村。他的目的還是尋找義務教書的機會,卻因為外國人的身份四處碰壁。

      經(jīng)一位中國人提醒,他想到了“以一個外國機構駐廣西辦事處的名義‘派’自己在廣西農(nóng)村開展義務教育”的主意。經(jīng)沃道夫教育友好協(xié)會同意,盧安克注冊了南寧辦事處,取得了在中國合法開展義務教育的機會。

      從此,盧安克身份合法,并以辦事處的名義“派”自己到各個地方去。

      他給辦事處立下規(guī)矩:一切不以營利為目的。因為他覺得為錢工作的人是不自由的。

      教育實驗

      起初,盧安克在廣西陽朔中學教書,但他并不滿意,因為覺得這里不夠窮。

      面對許多邀請他去教書的電話,他說:“越窮越好,白紙好畫畫?!?/p>

      2001年7月,盧安克來到東蘭縣坡拉鄉(xiāng)建開村林屯廣拉隊,住在一個學生家,租金每月10元。然后便完全按照他的想法,開展了在鄉(xiāng)村的教育實驗。

      他不理會學校的教學標準,認為最理想的學校是什么都沒有完成的學校。學生應該考慮自己需要什么,怎么實現(xiàn),還要自己做出來。

      沒有具體目標,沒有衡量標準,不確定能學到什么——盧安克的教學觀點,不僅遭到了許多質(zhì)疑,也在實際操作中遭遇了一些挫折。

      他沒有替學生規(guī)劃做什么,而是把他們召集起來,通過集體的合作尋找任務。當他發(fā)現(xiàn)學生們并不具備相應的創(chuàng)造能力時,他只好停了這門課。

      后來,盧安克帶著學生畫了第一張反映全隊面貌的輿圖,在修改輿圖時,他跟學生一起在圖紙上商量怎么才能改造村里的環(huán)境,并一起設計了三條路。

      在得到盧安克的孿生哥哥盧安思資助后,2002年11月20日,林屯廣拉隊每一戶人家?guī)缀醵汲鋈藚⒓有蘼贰J畮滋旌?,這條只有230多米長的小路修成了。

      2003年暑假,盧安克來到東蘭縣切學鄉(xiāng)板烈小學。這里大多是留守兒童,盧安克便替代了他們的父母,陪伴他們成長。他所做的,就是平等的、寬容的陪伴,使教育在潛移默化下發(fā)揮力量。

      “教育就是兩個人之間發(fā)生的事,不管是故意還是不故意?!彼f。

      逃避關注

      在中國的前十年,盧安克沒有收入,不接受任何慈善機構的救濟。他靠寫書、翻譯書籍掙來的錢全部寄給慈善機構,生活則依靠父母每年寄給他的5000元人民幣,這些錢還是父母從退休金里省出來的。

      當人們感佩他為中國鄉(xiāng)村教育的奉獻時,他卻說,他只代表個人,他做的事是他的夢想,并非慈善。

      2006年7月,盧安克原來所代表的“德國沃道夫教育友好協(xié)會廣西辦事處”到期后沒有被獲準延續(xù),但盧安克卻想繼續(xù)留在中國。于是,他申請加入中國國籍,卻失敗了。

      2006年8月7日,簽證到期的盧安克只好暫返德國。這件事情被媒體曝光后,關注如潮。

      這一年,中央電視臺把盧安克列入“感動中國”人物的候選人。讓人意外的是,得知此事后,他直接給評委會寫信,堅決不從。他一直逃避媒體,因為他覺得做名人只會影響他的工作和生活。

      與此同時,盧安克也在積極尋找其他重返中國的機會,哪怕是做一名志愿者。終于,廣西團區(qū)委向他發(fā)出了邀請:以國際志愿者的身份重返廣西,并同意他回到東蘭縣切學鄉(xiāng)板烈村。

      他在給中國朋友的信里說:“以后,我就要作為板烈小學的老師,天天要上課,不能像以前那樣跑了?!毖哉Z間充滿了喜悅。

      2007年4月4日,盧安克終于又回到了中國廣西。

      兩年后的2009年,盧安克意識到讓別人看到他如何做著自己所喜歡的事兒,就等于鼓勵他們也同樣去這樣做,于是決定接受中央電視臺《面對面》的專訪。

      他的事跡一經(jīng)報道,欽佩、仰慕、不解、猜疑、關心、期望紛沓而來。有人說他偉大,有人說他是間碟,有人想嫁給他,也有人覺得他不正常。

      那段時間,盧安克每天會收到上千封的信件,博客點擊量驟增,每天十幾萬。也有許多人來山村尋找盧安克,時不時午睡醒來,床頭就坐著一位陌生人在等待。

      2010年10月20日,在爭議還沒有停歇的時候,盧安克宣布關閉已開通九年的博客,并發(fā)表聲明:“……社會對我的關注已經(jīng)超出了我的承擔能力,我承擔不了社會反應所帶來的后果、責任和壓力,也就不敢讓更多的人知道我的事情。所以,我只好把我的博客關閉起來。請你們理解?!?/p>

      無視人們的追問,盧安克消失在公眾視野中。

      城市困擾

      2011年11月,盧安克重開微博,卻說明“這里是夢創(chuàng)公益為方便大家了解盧安克工作進展開通的微博”。

      不僅如此,盧安克的個人博客只留了三句話:

      “盧安克只是個傳說。”

      “盧安克就是任何一個根據(jù)自己的感受來創(chuàng)作而獲得了力量的人?!?/p>

      “從2013年9月起,盧安克這名字的使用權屬于長沙夢創(chuàng)公益文化發(fā)展中心?!?/p>

      2010年,盧安克和一位相識多年,并且同在鄉(xiāng)村作志愿者的中國姑娘結了婚,當時兩人都希望能一起為留守兒童工作。

      2011年11月11日,盧安克正式領到了居留許可證,這是盧安克來中國十幾年獲得的第一張就業(yè)居留許可證。從此,他也正式成為長沙夢創(chuàng)公益文化發(fā)展中心的一員。

      時光推移,年齡增長,妻子希望能夠安頓下來,有一個正常的家庭。他們也考慮到,如果他們繼續(xù)留在農(nóng)村,那么未來他們的孩子也是留守兒童。

      這讓盧安克陷入兩難痛苦之中——他曾經(jīng)說過,板烈小學有他的命,一旦離開,命就沒了。而這過去的十幾年,他也早已習慣放棄物質(zhì)追求,舊衣爛鞋,在孩子與泥巴間獲得滿足與幸福。

      終于,他還是到了城市。

      野夫的性情如他,深感城市生活帶來的多是困擾。

      他寫道,“我已經(jīng)進入了那種城市的假生活所帶來的麻木狀態(tài)。未來能做什么,我更不知道。”“在城市我找不到去感受的機會。淋雨、不容易保持平衡的路、身上的土、累等自然的因素都感覺不到。好像自己身體的感覺能力正在枯萎?!?/p>

      2014年3月,中國致公出版社出版了盧安克三年前完成的書《是什么帶來力量——鄉(xiāng)村兒童的教育》,記述了盧安克作為鄉(xiāng)村教師的一些經(jīng)歷和觀察。盧安克把這本書的使用權轉給了公益組織,成為一些支教志愿者的指導用書,也被拿出來義賣。

      2015年4月24日,這本傾注了盧安克的熱情與心血的書獲得了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

      而不滿現(xiàn)狀的盧安克,或許還會有新的選擇。

      (責任編輯 王順利)

      讀取內(nèi)容中,請等待...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12377
      手機舉報APP下載
      陜西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029-85260304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擁有新西部網(wǎng)所有版權 備案號:陜ICP備06011504號-3 技術支持:錦華科技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