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鐵列克鄉(xiāng)鐵列克村附近的山上,坐落著一處清代卡倫遺址——鐵列克卡倫遺址。它是清代時位于祖國最西部的“哨所”,是長城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行使主權的重要標志。
35歲的牧民朱力多什馬木拜提·胡結克是烏恰縣一名野外文物看護員,今年6月8日,他獲評“新疆最美文物安全守護人”。
朱力多什馬木拜提的職責是巡護縣域內1處卡倫遺址、12處古墓群遺跡?!懊總€星期至少要對卡倫遺址和古墓群遺跡巡護一次?!彼f,卡倫遺址和古墓群遺跡分布于方圓數十公里的戈壁和深山里,有的古墓群要步行5公里以上才能找到,因此,每次巡查至少需要2天時間才能完成。
“每到一個文物點,都要先檢查文物是否存在安全隱患,清理周邊垃圾,查看文物周邊是否有違法建筑,圍欄有無破壞;然后再進入文物遺址點,查看里面的房屋等是否有自然或人為造成的破壞?!敝炝Χ嗍柴R木拜提說,一旦發(fā)現有異常現象,自己會在第一時間拍照記錄并上報。
鐵列克卡倫遺址位于鐵列克鄉(xiāng)政府西南1.5公里處的克其克、烏帕勒兩座山峰之間。它是清代通往鐵列克鄉(xiāng)的必經之路,地理位置險要,對研究清政府對該地區(qū)的軍事、交通管理具有重要意義。2014年3月13日,該遺址被列入自治區(qū)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卡倫遺址距離朱力多什馬木拜提居住的地方很近,但是沒有通公路,汽車只能沿著蜿蜒小道行駛。行至克其克、烏帕勒兩山附近時,一條河流攔住去路,河面寬幾米至十幾米?!斑@條河在古代可能也是一道防御屏障?!敝炝Χ嗍柴R木拜提說,眼下,正是洪水多發(fā)季節(jié),河流水深且急,往返卡倫遺址須蹚過這條河流。
沿著兩山之間的溝谷一路向上攀爬,卡倫遺址位于溝谷兩側的山腰和山頂。走進這里,恍若穿越進入清代“哨所”。溝谷兩側群山險峻,一處處礫石砌成的房屋矗立于溝谷兩側的山腰和山頂,頂部雖已坍塌,從它堅固的墻體和醒目的建筑中,仍可見其當年的雄偉和壯觀。站在山頂最高處“哨所”遺址向下望,山下景觀一覽無余?!懊看蝸淼竭@里,就好像自己行走在活著的歷史里?!敝炝Χ嗍柴R木拜提說,他甚至可以想象當年這里“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雄偉氣勢。
“我從小就對歷史感興趣,但是,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成為看護文物的人。”朱力多什馬木拜提說,在擔任文物看護員之前,他是一名婚紗攝影店店主,所從事的工作和文物并無交集。2018年,了解到縣里在招聘文物看護員時,對歷史文化非常感興趣的他報名參加應聘,并成了一名文物看護員。
朱力多什馬木拜提說,成為文物看護員之后,他才發(fā)現自己其實對文物知識了解并不多?!敖洺腥藛栁铱醋o的是什么文物。有一年,專家在考察卡倫遺址時,也問過卡倫遺址的歷史,我沒回答上來?!弊源耍_始努力豐富自己的歷史文化知識儲備,主動學習文物法律法規(guī)方面的知識,每次有專家來鄉(xiāng)里進行與文物保護相關的指導時,他會積極主動地到現場觀摩學習。
“通過學習,我才知道山里的石頭房子是清代的卡倫遺址,是中國長城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保護邊疆安定和古絲綢之路暢通上發(fā)揮過積極作用?!敝炝Χ嗍柴R木拜提說,得知卡倫遺址這一歷史背景后,他感到非常自豪和興奮。
這兩年,他在巡護途中,經常向當地牧民講述卡倫遺址的歷史,“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卡倫遺址,知道我們這里也有‘長城’,提高文物保護意識,讓卡倫遺址在保護中得以傳承。”朱力多什馬木拜提說。(趙梅)
(責任編輯 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