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3日上午,“張載關學暨關學文獻整理與研究”學術研討會在古城西安的中國西部科技創(chuàng)新港舉行。當代關學研究的開拓者、浙江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創(chuàng)所所長陳俊民教授應邀出席會議,來自浙江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北大學、西安理工大學、三秦出版社、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新西部》雜志社、橫渠書院的專家學者及西安交通大學哲學系的部分師生共五十余人參加了會議。
本次學術會議由西安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與橫渠書院聯(lián)合主辦。西安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與橫渠書院共建的關學研究中心于此前正式成立。

這次會議的開幕式由西安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哲學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哲學系主任馬文保教授主持。馬文保教授首先代表哲學系歡迎各位專家學者的蒞會,并向大家介紹了交大哲學系的發(fā)展歷史和現(xiàn)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偉副教授代表研究院致辭,她向與會專家們轉達了該院李黎明院長、許佳輝書記的問候,并介紹了中國西部創(chuàng)新港的建設情況、該院“科創(chuàng)月”活動的舉辦情況。

學術研討會分上下半場兩部分進行。會議的上半場研討由陜西師范大學哲學與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許寧先生主持。陳俊民先生首先作了題為《張載關學研究的機遇與展望》的主題報告,陳先生回顧了自己四十余年的關學研究生涯,介紹了新近付梓的《關學經典集成》的整理、點校、研究情況,并勉勵后學繼承關學敦樸厚重的學風,繼續(xù)推進關學研究的進一步展開、深化。
據(jù)悉,薈萃陳俊民先生近四十年關學研究成果的叢書《關學經典集成》在社會各方支持下,于今年7月付梓。研究者認為,這是目前關學經典作品最全面、最權威的輯佚整理成果。

西北政法大學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趙馥潔先生在題為《張載的圣人理想與超越智慧》的報告中指出了陳俊民先生對關學研究的重大貢獻。陳先生出版了第一本關學研究專著、成立了第一個關學研究機構、舉辦了全國首次關學研討會、持續(xù)不斷地進行了關學文獻的整理,由此豐富了學術研究的內容,促進了學術的繁榮,培育了學者的學術襟懷。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明友先生回顧了陳俊民先生在浙江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成立過程中的篳路藍縷之功,并對陳先生的《關學經典集成》這一心血之作的出版表示祝賀。他又回顧了自己從事關學研究的歷程,指明了陳俊民先生的研究成果在關學研究中的開拓性作用。

三秦出版社黨秋妮副總編就《關學經典集成》的學術價值和意義作了報告。她詳細介紹了該書的卷帙分布情況,認為該書可謂后來居上,收錄的文獻更全、版本更精良、體例更完備,堪稱一部編校精審、制作精良的權威之作。此書不僅是一部文獻叢書,更是反映關學研究最近進展的創(chuàng)新之作。叢書共分9卷12冊,約585萬字。

陜西師范大學哲學與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林樂昌先生指出,《關學經典集成》對該論域而言誠為大事。陳俊民先生四十余載從事此學,取得了在張載哲學研究、關學史研究諸方面的重大突破。尤其是陳先生首次對“關學”的界定、首次提出的“學承”概念,對于關學研究具有重大的重構作用。
許寧教授對上半場的研討作了總結,他高度評價了陳俊民先生的研究成果,指出陳先生在構建學術共同體及其風格、實現(xiàn)關學研究由學術史向哲學史的轉變等方面的重大貢獻。他認為,陳先生提出的“學承”即學術思想的實際傳衍較之師承更為重要的觀點,是對關學研究的一種重要的方法論重構。

會議的下半場由西北政法大學哲學與社會管理學院副教授俞秀玲女士主持。陜西師范大學哲學與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丁為祥先生就關學的學風作了主題報告。丁教授指出了張載的學風對關學學風發(fā)展的重要影響,認為關學學風的研討可就三方面展開:觀察視角的變更、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創(chuàng)新、論證方式的變化。其次,他就“三教合一”問題指出了張載以儒學視角力圖開萬世太平之道的理論建構努力。

橫渠書院院長王政軍先生的報告題目是《關學與當下生活》。王院長提出“傳播關學、服務大眾”是橫渠書院的宗旨,他介紹了橫渠書院近年來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基礎設施建設、舉辦學術研討會、拓展與高校的合作平臺、支持學術創(chuàng)作和出版等方面的工作。他指出,張載的“天人合一”理念使得人對生命的認識更趨厚重,“知禮成性、變化氣質”在當下的時代具有重要的觀念指引作用。

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張茂澤先生作了題為《張載思想的方法論問題》的主題報告。他認為,學術傳承的方式有“傳”有“承”,與老師、弟子之間的“傳”相比較,學術思想上的真正的“承”更重要。其次,他指出了鄉(xiāng)土情懷在學術發(fā)展史中的重要作用。

西安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龔建平先生談了《西銘》的結構與終極關懷。短短二百五十一字的《西銘》的義理結構可謂縱橫博大,其間蘊含著深刻的終極關懷。較之現(xiàn)實性的、暫時性的關懷,終極關懷更加重要且值得追求。

西安理工大學王長坤教授作了題為《關學中的鄉(xiāng)賢文化》的報告。王教授指出了關學中存在的對鄉(xiāng)賢的推崇現(xiàn)象,認為這是在官方認可的儒學傳承統(tǒng)緒之外的一種民間認識形態(tài),值得重視。

俞秀玲女士對下半場的報告進行了簡短的總結,她再次肯定了陳俊民先生的關學研究的開拓性意義,并就鄉(xiāng)土與學風、宗風之間的關系作了闡發(fā)。
最后,由西安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常新作了簡短的閉幕致辭。常教授指出,此次會議既是對張載千年誕辰的紀念,也是借以回顧關學研究歷史的良好契機。他對陳俊民先生的開拓之功勞表達了由衷的敬意,并再次表達了對社會各界尤其是三秦出版社和橫渠書院王政軍院長給予此次會議的支持的感謝。



(責任編輯 王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