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wǎng)6月14日訊 中國首個以抗戰(zhàn)戲劇為主題的話劇類專業(yè)博物館將于今年6月18日在重慶試運營,此博物館依托重慶抗戰(zhàn)時期劇場“抗建堂”修建,歷時四年于近日竣工驗收,由抗建堂劇場、歷史陳列和展演體驗區(qū)三部分構成,使用面積近3000平方米。
重慶作為抗戰(zhàn)時期全國的文化中心,大批文化教育機構遷入國民政府戰(zhàn)時首都重慶。1940年4月,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的郭沫若為解決當時重慶戲劇隊伍云集,而劇場奇缺的困難,向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的周恩來提議,修建一座專門用于話劇演出的劇場。劇場1940年動工修建,1941年4月5日啟用,時任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取戰(zhàn)時全民口號“抗戰(zhàn)必勝,建國必成”之義為劇場親筆題名“抗建堂”。
據(jù)悉,劇場啟用至1945年抗戰(zhàn)勝利,抗建堂共上演了33出大型話劇,包括郭沫若的《棠棣之花》、曹禺的《雷雨》、吳祖光的《牛郎織女》等。此外,中國萬歲劇團、中央青年劇社、中華劇藝社等著名話劇團體及大批名角先后在抗建堂演出,抗建堂由此被戲劇界譽為“中國話劇的圣殿”。
(責任編輯 石逸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