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認為:漸進式延遲退休,這樣的提法尚屬首次,這是社會保障領域改革的一次全新嘗試。(《揚子晚報》11月19日)
說到漸進式,仍然有“急漸進”和“緩漸進”兩種路徑可供選擇。從緩沖大眾心理和降低動員成本來說,“緩漸進”之路當然更為穩(wěn)妥。但有點“溫水煮青蛙”的嫌疑,這是為啥?養(yǎng)老金雙軌制沒有合并,更沒有徹底解決,為何首先提出漸進式延遲退休的提法,這是為什么?國人不理解,10年內退休人也不明白。
筆者愚以為,中央提出在整體漸進式延遲退休的同時,也應該對某些特殊工種加以呵護。然而這中間可能有一個“時不我待”的問題,嗷嗷待哺的養(yǎng)老金賬戶急需減支增收,而“銀發(fā)社會”的來臨也是腳步迅疾。在急和緩之間要進行一個穩(wěn)妥的權衡,找到一條未必最好但一定不壞的可行之路。但執(zhí)行中還是要有一定的靈活性,把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想得細些,充分照顧各方情緒和利益,才能既解決問題又不傷人心。若不能照顧各方情緒和利益,人民大眾有意見。
中國社科院專家認為:漸進式延遲退休,這樣的提法尚屬首次,這是社會保障領域改革的一次全新嘗試。真是一次全新嘗試嗎?作為傳統(tǒng)觀念很強的中國人,是否能接受65歲退休?這是一個值得中央和國務院關注的問題:漸進式延遲退休和西方國家和美國接軌,為何不能讓中國公務人員養(yǎng)老也和歐洲和美國的公務人員接軌?億萬人員擦亮的眼睛在審視!
筆至文末,不能不承認,實行延遲退休是一種趨勢,畢竟中國已逐步進入老年齡化階段。但在提出延遲退休方案時,首先要解決好利益集團的養(yǎng)老并軌問題,才能對人民大眾養(yǎng)老問題有一定的說話權,否則所謂的這樣那樣專家只是“磚家”。其實人民大眾不想被“溫水煮青蛙”,只想公平、公正,讓改革開放成果真正回饋到人民大眾身上,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中國夢”。
作者:醉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