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許多名人都缺乏擔當意識,一邊在閃光燈前名利雙收,而當與自己發(fā)生過“親密接觸”的企業(yè)、產(chǎn)品出事時,卻竭力撇清。
由于被牽扯進快鹿風波,著名經(jīng)濟學家郎咸平最近一直麻煩不斷。4月4日,郎咸平發(fā)微博說,他“從未擔任過任何公司(包括快鹿集團)的任何職位,也不給任何金融機構的產(chǎn)品代言”。但隨后《南方周末》質疑,從泛亞到快鹿,為什么在屢發(fā)兌付危機的大型平臺背后總能看到他的名字?“站臺”不等于“代言”?
4月11日,騰訊《棱鏡》曝出了郎咸平家族和快鹿的關系。據(jù)報道,《現(xiàn)代工商》雜志2010年一篇專訪快鹿董事局主席施建祥的文章稱,施建祥“已邀請了郎咸平擔任擔保公司的獨立董事”。東虹橋擔保成立后,而郎咸平系該公司的“戰(zhàn)略合作”對象。一份郎咸平次子郎世杰的名片顯示,其職位為上??炻雇顿Y集團的“副總裁”。
不知這些報道是不是郎咸平聲明中說的“硬生生的扯上關系”,也不知寫報道的記者是不是郎咸平所說的“有心人士”。但與郎咸平關心“某些有心人士的目的”不同,我只關心郎咸平這樣的名人,在快鹿這樣的事件中該承擔怎樣的責任。
有人說,目前的證據(jù)還很難坐實郎咸平在法律上的責任,“就算是經(jīng)濟學家要騙你,你也不會找到證據(jù)的,他們參與這些的時候是有整個法律顧問團隊提供技術支持的?!蔽蚁嘈胚@個說法,也相信郎咸平很可能會平安度過快鹿風波,就像平安度過郭美美事件、泛亞事件一樣。但名人要承擔的責任和付出的代價,可不單是法律上的。
拿了不菲的出場費在企業(yè)舉辦的活動上亮相發(fā)言,照片印在企業(yè)的宣傳單頁上,名字出現(xiàn)在企業(yè)官網(wǎng)的“戰(zhàn)略合作”欄,出事后卻甩甩手,說兩不相干,甚至還要扮成受害者的模樣……不管法律上怎么說,這違背了公眾人物本應擔當?shù)纳鐣熑巍?/p>
不光是郎咸平,當下許多名人都明顯缺乏擔當意識。一邊在閃光燈前名利雙收,而當與自己發(fā)生過“親密接觸”的企業(yè)、產(chǎn)品出事時,卻竭力撇清。
社會可以給予這些名人的“懲戒”便是負面評價。有時這些負面評價是過當?shù)?,但名人也必須容忍。比如雖然郎咸平號稱“保留對這批有心人士提起訴訟的權利”,但對于那些罵他“學術流氓”、“騙子”之類的人,他只能盡公眾人物對輿論更高的容忍義務。
要知道,當年“為民請命”的“郎監(jiān)管”得到過多少贊美,今天為泛亞、快鹿站臺的郎咸平也該得到多少批評。
當年的郎咸平有這樣的自覺:“從2003年底2004年開始,社會、輿論對我的期許非常高,對我個人品格的要求很高:你必須完全獨立,不然怎么替中小股民說話?!爆F(xiàn)在的郎咸平不能自食其言,單方面撤退到法律這最后一道防線。
這些事對公眾的提醒則是,永遠不要做觀點型名人的腦殘粉,永遠不要放棄對公眾人物的道德要求。以前網(wǎng)上有一種對郎咸平的評價很流行,“郎教授為老百姓說話,是一個好人”。要知道每一個“好人”都有自己的利益,現(xiàn)在對郎咸平大失所望的人,可能當初寄予了太高的期望。
正因為可以獨立思考的人太少,我們才總是一會把一個名人捧上天,一會又把他踩下地。更可怕的是,當名人暴露了他不光彩的一面之后,還有腦殘粉拼命為他辯護。某種程度上,也是粉絲群體的縱容助長了中國名人擔當意識的匱乏。
(責任編輯 王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