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市民一直有疑問,辦理北京市政一卡通收取20元押金是否合理?近日,辦公交IC卡收押金被指涉嫌濫收費。國家工商總局發(fā)出公告,從4月起至10月,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集中整治公用企業(yè)限制競爭和壟斷行為專項執(zhí)法行動。其中,IC卡工本費高于成本將重點調查。(4月10日《新京報》)
從鼓勵使用者注意愛護IC卡,減少資源浪費的角度來看,公交等行業(yè)IC卡適當收取押金,公眾可以理解。2001年原國家計委等部門下發(fā)的《集成電路卡應用和收費管理辦法》對此也有規(guī)定:“為控制發(fā)行費用,可以按一定標準收取押金,押金的具體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辈贿^,該辦法頒布15年來,迄今沒有一個地方政府對此出臺具體管理辦法?!耙欢藴省闭Z焉不詳,導致押金收費亂象重重。
押金太高,是最受公眾詬病的問題。有調查顯示,IC卡制作,超百萬購買量的一張卡的成本在2元到4元,出廠價格是7元左右,然而,目前各地公交IC卡押金動輒二三十元,高的四五十元。標準太亂,則是押金收費給公眾的第二個印象。北京一卡通和濟南公交IC卡中標的是同一家廠商,但兩地押金標準分別是20元和10元。有網(wǎng)友戲言:“北京的一卡通卡比濟南的貴一倍,那是因為北京的物價水平更高唄!”
押金看似不起眼的“小錢”,匯聚起來數(shù)目驚人。據(jù)住建部IC卡應用服務中心數(shù)據(jù),全國有4.2億多張正在使用的城市公交IC卡。以每張卡收取10元押金的最低數(shù)額計算,全國公交卡逾42億元押金。如果存入余額寶,一年利息可達上億元。更重要的是,這筆巨款并非一直安靜地躺在專用賬戶上“沉睡”,其中一部分押金以“運營”、“折舊”等名義被騰轉挪移甚至扣光,最終悄然落入公交卡公司的腰包。
早在前些年,就有市民向北京市政公交一卡通公司提出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甚至訴諸法庭,要求公開IC卡成本明細、押金及利息去向。一卡通公司卻稱,IC卡成本資料屬于企業(yè)商業(yè)秘密,沒有義務予以提供。成本缺乏公開透明,給了有關方面投機取巧的空間。根據(jù)《集成電路卡應用和收費管理辦法》,不單獨收費的IC卡,因丟失、損壞等原因要求補發(fā)的,可按照工本費向用戶收取費用。但事實上,北京市民補辦新卡時,不能退還20元押金。由于不知重新制作一張新卡的成本究竟是什么,許多20元押金就這樣稀里糊涂地打了水漂。
如今,國家工商總局劍指公用企業(yè)限制競爭和壟斷行為,直言“收取明顯高于成本價的工本費或押金屬違法行為”,無疑是一種理性糾偏。一碼歸一碼,IC卡押金就應該根據(jù)成本而定,制作一張卡多少錢就收多少,所謂的其他“運營成本”就應屬企業(yè)自負盈虧,不能借機亂收費轉嫁給消費者。
在期待工商部門專項執(zhí)法行動的同時,更希望各地能夠盡早出臺IC卡押金管理辦法,將“押金不得高于成本”作為制度確定下來,并要求公用企業(yè)向社會公開成本。公用企業(yè)提供的是基礎公用產(chǎn)品或公共服務,事關廣大經(jīng)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公眾有權知道手中的IC卡成本究竟是多少,同時也便于對企業(yè)的收費行為進行監(jiān)督。
(責任編輯 王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