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出金寨農(nóng)家小院,又到小崗沃野田頭,這幾天,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在中國廣袤的農(nóng)村大地穿梭,心中牽掛著9億農(nóng)民的冷暖,也關注著中國改革的進程。
改革已進入深水區(qū),改革需要持續(xù)的勇氣和大無畏的擔當。此時,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農(nóng)村改革的發(fā)源地——小崗村,發(fā)人深省。
1978年12月一個極具悲壯色彩的夜晚,在皖北一戶農(nóng)家,18位農(nóng)民借著昏暗的煤油燈光,以“托孤”的方式,冒著“坐牢殺頭”的風險,立下“生死狀”,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了紅手印。這一“按”竟成了中國農(nóng)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寫了中國農(nóng)村發(fā)展史,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18個紅手印是中國農(nóng)民意志最真實、最樸素、最堅決的表達,也凝聚成“敢為天下之先”的小崗精神。
38年后,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當年農(nóng)家”院落,了解當年18戶村民按下紅手印,簽訂大包干契約的情景??倳浉锌溃骸爱斈曩N著身家性命干的事,變成中國改革的一聲驚雷,成為中國改革的一個標志?!?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今天在這里重溫改革,就是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改革開放不停步,續(xù)寫新的篇章。
總書記言簡意賅、鏗鏘有力的話語和盤托出了此行的深意:以小崗精神再掀改革驚雷,奮力完成全面深化改革任務。
改革需要勇氣。中國改革開放已走過30多年,當前改革已進入攻堅階段。以往的改革多為涉及社會表層,容易見效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jīng)完成,好吃的肉都吃了,湯也喝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諸如戶籍制度藩籬、國有企業(yè)壟斷、社會分配不均、行政權力放縱等,還觸及到一些改革既得利益者的奶酪,改革的難度和阻力在加大。這就要求我們要有更大的勇氣和膽量,直面改革難題,不畏縮,不回避,不妥協(xié),改革再難也要向前推進,敢于擔當,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趟激流。要像小崗村18個農(nóng)戶那樣,敢冒風險,敢為人先。
改革還需要韌性。韌性體現(xiàn)在我們對改革難度、長期性和復雜性的認識,并非所有的改革一定會“甩開膀子”就立竿見影,有些改革需要在深水區(qū)做艱難摸索。改革還要允許失敗,失敗了再試驗再摸索再改革。如果沒有韌性,一遇風浪就退避,改革就會半途而廢。當下,中國的改革已進入“中場”,一些難度大的改革才破個題、才敲個開場鑼鼓,接下來的改革更加復雜,如果知難而退,就會撂下許多改革“半拉子”工程,有損人民群眾認同改革的獲得感。如眼下的房地產(chǎn)形勢不容樂觀,像野馬一樣不受約束的高房價有可能掏空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必須堅持改革,讓房地產(chǎn)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當年小崗村分田到位,也是遇到了曲折,甚至有人想走回頭路,但堅韌不拔的精神最終使他們走上了改革的康莊大道。
改革更需要智慧。同過去相比,眼下中國改革的廣度和深度都大大拓展了,要繼續(xù)推進改革,不僅需要勇氣、韌性,還需要智慧。張飛長坂坡一聲吼,喝退曹兵百萬,但赤壁之戰(zhàn)火燒曹營就要靠反間計、苦肉計等鋪墊,還要有氣象知識,光靠張飛式的勇氣就遠遠不夠了。深化改革要面臨社會方方面面的束縛和挈肘,面臨眾多利益博弈,要想在現(xiàn)有環(huán)境下有所突破,光有滿腔激情和勇氣,不講求方式和策略,不學會迂回戰(zhàn)術,缺乏智慧的手段和措施,最終的結果有可能不僅沒有達到改革初衷,還可能會給自己帶來只身犯險的處境。沒有智慧,勇氣就只剩下匹夫之勇式的豪邁或生不逢時的艾怨。當年小崗村搞包產(chǎn)到戶,對外也是作了一點包裝和掩護的,他們“明統(tǒng)暗包”,這就是改革的智慧。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就沒有中國的明天?!毙彺迨侵袊r(nóng)村改革的源頭,小崗精神是改革充滿生機的動力,重溫改革,必須繼續(xù)高舉小崗精神這面改革旗幟,掀起陣陣驚雷,改革不停息,改革也沒有窮期。
(責任編輯 師皎)